目录

第六章;归家

“到什么点?”

“你不说过一小时他俩就会瘫痪吗?”

“噢!这倒是真的,但现在才过去不到十分钟,不会这么快的。”

地上躺着的两人心里恨得牙痒痒:你他妈不着急,我们着急呀!没看我们喘气都费劲吗?由于自己发不出声音,身体又极其难受,真是连喘口气都疼得要命。

两人泪眼婆娑地看着齐晓天,一脸哀求地直点头。齐晓天感觉这两人也受够了罪,便来到被封住极泉穴的男子身边,抬脚就是一脚。这一脚把他踢出一米多远,那人在地上滚了好几圈才停住。男青年扭过头,愤怒地看着他,嘴里只能发出“嗬、嗬”的声音,却说不出话。他挠挠头,说道:“不好意思,鞋不称脚,踢偏了。”

重新走过去,他用脚把青年死死夹住腋窝的右臂扒拉开,重新踢了一脚。那青年“啊”地一声,随即一骨碌爬起来,跳脚大骂:“我草你妈!你要弄死老子呀?”

齐晓天神色一凛,快步上前抬脚准备再踢。小宇见状吓得赶紧抱住同伴,哀求道:“大侠、小哥哥,他不是故意的,饶了他吧!”

这时,那青年也反应过来,赶紧点头哈腰,一脸惶恐不安:“对不起!我错了,一时心急口误,口误。小兄弟别和我一般见识。”

齐晓天又来到封住膻中穴的青年跟前,冷声道:“给你治好病,是不是也打算骂我几句?”

青年一脸迷茫,连连点头,随即又惊恐地摇头。齐晓天冷哼一声:“看来我师傅说得对,救什么都不要救人,救人就是害己。这话一点不假,你们这种人我不想管了。”

他话音刚落,那青年立刻用怨毒的眼光瞪着刚才骂他的同伴。那青年见状,浑身一哆嗦,赶紧过来点头哈腰赔笑:“小兄弟,您高抬贵手饶过我们吧!实在不解气,再给我几巴掌出出气,只求您把我兄弟治好,我们知道自己做错了。”

看看天色,已经到了下午,齐晓天不想再在这里耽搁。他想着快点回自己的新家,和这一世的亲人见面。于是走过去,来到倒地的青年跟前。那青年倒也识趣,见他过来,怕再被狠狠踢一脚,努力翻过身,挺起胸口迎向齐晓天,脸上还挤出一丝谄媚的笑容。

见他这副极不情愿又不得不露出来的假笑,齐晓天感到一阵恶心,但还是不好意思再整他了。他过去用脚尖轻轻踢了对方胸口一下,力度不大,但足以解开对方被封住的穴道。那青年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满脸堆笑,惊惧不已:“感谢小兄弟不计前嫌,放我们兄弟一马,日后如有需要,我们哥几个绝不推辞。”

说完,他招呼另外两人赶紧上车。有几个想买山菜的人见他们要走,赶紧喊道:“你们还收山菜不?”

“没钱不收了,过几天再来。”说完,他们开车一溜烟走了。

几人见他们走了,回头有些埋怨地看着齐晓天:“你把他们的钱都拿走了,他们不收山菜了。我们还寻思今天换点钱,晚上回家买点酱油和盐呢。”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那些钱是我给他们治病的诊费,并不是我要的。他们三刚才可是打算弄死我的。”

众人想了想,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如果不是这孩子能打,刚才被打的可就是他了。再说,山不亲水亲,都是本地人,总不能向着外人。但他打人还挣到三百元,这钱来得太容易了。三百元呀!一个好老爷们,上班十年都不一定攒下三百元,他这么一会儿就挣到手了。

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心中有些火热,但一想到他刚才三拳两脚就把两个大汉撂倒在地,立刻打消了那份蠢蠢欲动的心思。

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往山外走,齐晓天也顺着原主的记忆往山外走去。但他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一世的家人。原主记忆里,他知道自家有六个兄弟姐妹,这让他既期待又兴奋。前世他是独子,从未有过兄弟姐妹,更不知如何与那么多人相处。但从原主的记忆里,他知道原主和家人关系很好,父母和奶奶都很疼他。

原主也不是省油的灯,三天两头在外打架斗殴。刚才动手时,齐晓天意识到,这具身体极其灵活,反应力非常好,可能是经常打架产生的肌肉记忆。或许也正因如此,原主学习不太好,高中没考上,才去读职业高中。现在他是职高钳工一班的学生。

看看那些下山的人,都顺着大路往山谷出口方向走,齐晓天也跟着往外走。他看到前面不远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吃力地背着大麻袋走路,便过去伸手把麻袋拎起来扛在肩上。

妇女感觉肩上一轻,回头一看,见一个男孩把麻袋扛在肩上,与自己并行,赶紧说道:“谢谢你孩子,阿姨自己能行。”

“没事,我年轻。大姨,您休息一会儿。我有点事想问您一下,今天几号?”

“你不知道今天是几号?”

齐晓天面带羞涩尴尬地笑了笑:“不知道,我在山里迷路了,不知道现在是哪天。”

“你……你姓齐?”

“大姨认识我?”

“不认识,现在整个于田镇的人,可能没有不知道你的人了。”

“为什么?”

“你还不知道吧?你已经在山里丢了整整半个月了。”

齐晓天稍一思索:“今天二十五号?”

“对呀!你和你妈她们是五月十一号进山的,现在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今天是二十五号星期天。你家人都急疯了,听说你妈眼睛都快哭瞎了。”

她的话让齐晓天心中一紧。是呀,一个大活人,还是半大孩子,在这大山里失踪半个月,家人该是什么心情。

“你们家求了好多人,连续进山找了十多天,直到这几天才没来,可能是以为你已经没了。孩子,这些天你是怎么活下来的?你为什么失踪的?”

“掉山涧里了,四面都是悬崖峭壁,这些天一直在找上来的方法,直到今天才出来。”

“这些天你是怎么活过来的?吃什么?”

“山涧里有水,还有山野菜,我抓了两条蛇吃。”

“遇见蛇了!你还敢吃蛇肉!生吃的?”

“饿急了,什么都能吃。我包里还有一条蛇。”

女人好奇心挺强,听他说背包里还有一条蛇,赶紧凑过来看。齐晓天把麻袋放下,打开背包给那妇女看。一个睁着腥红眼睛的大蛇头露出来,吓得她“嗷”一声跳开,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他,说话都结巴了:“还、还、还活着?”

“没事,我把它牙拔下来了。”

妇女吓得直拍胸口,惊惧地看着他:“你胆子真大!这些天你就靠生吃蛇肉活下来的?”

“当然不是,还有野菜,山涧里有水,不然也活不下来。”

“晚上你不害怕吗?”

“头几天害怕,后来找到一个山洞,在山洞里就不大害怕了。”

“你这孩子还真不是一般人,换成是大人,这些天怕也吓死了。”

二人边说边走,大约走了四十多分钟。沿着大路翻过一道山岭,来到一个四面环山的大镇子。镇子上纵横交错着各种小轨道,轨道上不时有一列小摩电车头,拉着铁质车厢,装满煤矸石来来往往。

他在与妇人聊天中了解到,这是一个山区煤矿小镇,起源于清道光年间,最早由一个姓于和一个姓田的山东人在此发现煤矿,后来二人开始合伙挖掘。这里人越聚越多,逐渐形成一个自然村镇。一开始大家称呼这于田庄,后来规模逐渐变大,改称于田煤矿。再后来人口逐渐增加形成镇子,日本人占领这里后,开始盗挖煤矿,并逼迫华夏人建造了大规模的配套选煤工程。

从清朝到现在历经一百多年,人口也增加到三十多万。听到这里有三十多万人,齐晓天非常震惊,一个镇子竟然有这么多人。后世美国一个中等城市人口也没这么多!他记得2017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市人口才二十八万四千七百三十六人。一个小小的城镇竟然有这么多人,这让他不仅感叹后世那些遍布全国的鬼城。

他背着麻袋与妇人又走了大约二十分钟左右,进入这座依山而建的梯田式平房城镇。如果在夜晚看,你会怀疑这里高楼林立。实际上,这是一排排依山势阶梯逐渐拔高而建的平房。到了夜晚,会呈现出一排排由低而高的灯光秀。

走到分叉路口,女人指着前面说:“下这个坡一直往前走,过蚂蚁道【运输煤矸石到矸石山的绞车道】,再往下拐就快到你家了。你不会连回家的路都不记得了吧?”

“记得,大姨您慢走。”

“我认识你妈,她是汽酒厂厂长,她们厂做的汽酒可好喝了。”

齐晓天有些意外,原主的母亲竟然是酒厂厂长!想到妇女说母亲酒厂生产的酒很好喝,他口腔里不由分泌出口水,感觉肚子有些饿了。他按原主的记忆往家的方向走,刚走几步,突然迎面传来一道惊喜的声音:“小天,你还活着?”

是女孩子的声音,清脆而响亮。路上的行人被这一声惊呼吸引,都转过头来看。他顺声望去,见一个比自己小些的少女,穿着灰色暗格上衣,扎着两个翘起的羊角辫,穿一条棕色裤子,正满脸惊喜地向他跑来。从原主的记忆中,他辨认出眼前的人是与原主家门挨门的邻居家大女儿,姓姜,叫姜红芋,比自己小一岁。

说起来,这少女与原主之间还有一段不清不楚的情愫。好像是有一次齐家没人,两人一起复习功课,期间不知谁先挑头开玩笑,打闹中二人情不自禁无师自通玩起了成人游戏。就在二人即将迎来人生第一次高光时刻,齐老四突然意识到,再进行下去自己极有可能会喜当爹,吓得他立马给自己大脑灌碗醒神汤草草鸣金收兵,慌慌张张主动撤出战场落荒而逃。

此时少女正在欢乐的海中洋畅游,眼看幸福的小船即将到达彼岸。海水突然腿潮小船搁浅,她就像那条被搁浅的小船,在离岸不远的地方进退不得,此时心理生理遭受到双重煎熬打击有点大。心有不甘的她晚上趁随母亲过来串门时,偷偷溜进他房间,准备逼他强行放下手刹继续旅行。结果这怂包却异常恐慌,死死按住手刹不肯前行,最后在求而不得情况下,只好手动挡行驶一段泥泞路段,才意难平悻悻离开。

此后好长一段时间,红芋再见他,都会既羞愤又难舍地默默躲开,但又忍不住在远处偷偷看他。这次可能是真以为他死在山里了,所以乍然在街上看见,心里无比激动高兴开心,也暂时忘记当初他不敢要自己的埋怨。只要他活着,以后什么可能都会发生。

齐晓天看出她眼中的欲望火苗,赶紧说道:“切,什么话!难不成我活着让你失望了?”

“不是,看见你没事我高兴还来不及呢!”红芋这才收回难以抑制的心情,拉着他往家的方向跑。远处还没走远的妇女看着这一幕,内心无比感慨:年轻真好,这男孩也真漂亮难怪女孩喜欢,就是自己都有些难以自制。

红芋和他走到家附近的邮政所时,扔下他一个人飞快地跑了。齐晓天在后面一阵无语:你倒是等等我一起走呀!自己先跑算怎么回事。

虽然凭原主的记忆他能找到家,但心中不免有些惶恐不安,生怕被新家人识破自己不是原主。原想有她陪着,家里人会更容易接受些,毕竟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她绝不会认错人。没办法,只好跟着她跑的方向慢慢往前走。他坚信,如果家里人知道他活着回来了,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前来迎接他。因此他也不需要走快了。

果然,五六分钟后,前方出现一大群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前面跑来的几个人情绪特别激动,一个比自己大些的男孩背着一个小脚老太太,老太太远远看见他就喊:“我老孙子在哪!我老孙子在哪了!快来让奶奶看看。”

背奶奶的男孩赶紧跑到齐晓天跟前,小心翼翼放下奶奶,退到一旁,眼圈红红地看着眼前这在山里失踪半个月的弟弟。此情此景,齐晓天眼中泪水也早已抑制不住,他哭着跑上前,一把抱住老人:“奶,我在这了!我没事,还活着。”

老人奋力从他怀里挣出来,举起手在他身上不停拍打着,边打边哭:“孙儿呀!奶奶都快急死了,这几天你妈眼睛都快哭瞎了,你跑哪去了,怎么才回来。再不回来这一家子都别活了。”

围观的邻居和众人被这场面感染,在一旁暗暗抹泪。他抬头看见一个中年妇女,个子不高,气质出众,相貌清秀,正是原主的母亲。她紧紧盯着他看,眼里的泪水不受控制地默默流着。

这是原主的母亲,自己今后的亲娘。齐晓天冲着她喊了一声“妈”,母亲捂住脸“哇”一声哭起来,这下周围的人又开始跟着哭,有几个妇女哭着赶紧劝:“这不活着回来了吗,天大的好事怎么都哭上了!王厂长快别哭了。看孩子丢了半个月,人都瘦成什么样了,还不赶紧回家给孩子弄点好吃的补补。”

还是这句话有效果,母亲和奶奶以及众家人亲朋都收住眼泪,赶紧过来拉着他往家走。这时大姐注意到他身上衣服,问道:“老四,这身衣服哪来的?”

他知道一定会有人注意到这身衣服,赶紧说:“我在山里这些天,衣服都被撕破脏得不成样子,后来遇见一个好心人,看我穿得破烂给我的。”

二哥三哥这时也注意到他这身衣服,紧围过来:“这么好的衣服说送你就送你!你没问人家叫什么,住哪?以后有时间去谢谢。”

“问了,他说叫雷锋,我知道是不肯告诉我姓名。”

大伙你一嘴我一嘴地说,这是一个好人。奶奶双手合十说:“好人呀!天神老爷保佑好人一生平安。”

众人一边说一边往家走,不大功夫拐进一排平房住宅,沿途路过邻居都出来和他打招呼,亲切向他问这问那,这一路也走了将近半小时才到家。

到家门口,他仔细观察这今后属于自己的新家。齐家住的是一排公房最东头一套,是矿里分配的一套一室一厨公房,所有面积加起来恐怕也不足四十平米。房子是统一规格很多家都住不开,他过来时看见家家都在屋前院子里都加盖房子。他家因为靠山,干脆直接在公房山墙外接出三间屋子。原来公房改成两间卧室,厨房改成的卧室是大姐和小妹居住。原来卧室父母居住。新接出的三间屋子,最东头一间他们兄弟四个居住,挨着他们是奶奶的房间,中间一间做厨房。怕冬天冷,屋里砌的火墙,哥四个卧室有单独房门出入,其他几间屋走一个门。

屋前有挺大的院子,院内有一株葡萄架,挂满了一串串还是绿色的葡萄。红砖砌成的院墙顶部砌成凹槽,里面装满土种些辣椒、茄子和花草。院墙外道路的对面,还有一个二百多平米的菜园。菜园里种的玉米、黄瓜、土豆等农作物,屋后有一条排水沟,排水沟上还是一块菜地,和前面的大小差不多。街道与院墙间搭着瓜架,菜园种的倭瓜爬满瓜架,上面已经结了很多,大小不一的倭瓜。

这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新家人是很会过日子和勤快的,把家里所有能利用的地方都完美利用上了。这让他对这一家人充满了好感和亲近。

刚开始还不明白,为什么要给他们哥几个屋子单独开门,后来想可能是嫌他们太闹腾了,进进出出影响一家人休息,才把他们分开的。这也不错,不用时时被父母监控行动,限制自由。今年二哥、三哥高考,而他作为最小的儿子,在家一直受父母的宠爱,有些无法无天,出门也喜欢惹事。父亲警告他不准打扰二哥三哥备考,同时严厉地对他说,别看与他说话总是笑,但笑官打死人。

他们居住的公房是一排六家,一共两排一组十二家,六家中间是一条通往坡上,后一排公房的通道,那有一个公用水龙头,供给十二家的日常用水。水龙头对面是一间旱厕。

由于大哥返乡后去外地工作,二哥三哥备战今年考,所以家里挑水和煤帮助爸爸侍弄前后院庄稼的工作,都落在他一人肩上,为这事原主觉得委屈经常跟二哥三哥叫板,没事就警告他俩敢考不上大学,以后天天在家挑水。记得有一次二哥被他抄的烦了,回怼他一句:“无知。”他急了上去一拳把二哥鼻子打出血了,看二哥捂住鼻子哭,他在一旁哈哈大笑。见他笑,二哥说了一句经典语录:“有知的哭,无知的笑。”

他则说:“我就愿意做一个无知但天天笑的人,气死你!”

那一次他把家里人惹急了,大哥三哥父亲大姐,对他进行了群殴。把他打得第二天学都没上。因此父亲才警告他以后再敢动手偷袭哥哥,就继续全家教训他。

后来还是奶奶把父亲骂一顿,一家人才没继续对他混合群打。他也消停几天。想到原主的往事,齐晓天暗自好笑,原主还真不是省油的灯

书评(0)

如何追书:

【友情提示】追书不用愁,免费领取红薯银币!

【安装APP】 戳这里下载客户端,在客户端内搜索:“128795”即可阅读,每日签到领银币,好书免费读!

【百度搜索】 在百度中搜索:红薯中文网,进入网站并搜索本书书号“128795”,即可找到本书。

微信内可长按识别

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红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