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九章

兰儿经济上开始拮据起来,她见金富友敦厚老实,金凤又长得秀气乖巧家中也正好需帮手和人气,爽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们。

金凤帮着兰儿一起,给大娟擦洗好身子,又帮着兰儿给大娟换上干净衣服。

此时,太阳渐渐偏西。金富友挑着两大捆刚割的藤条进了门,他将藤条径直挑向后面的小院子。在两间不大的屋子里,堆放了一些夫妻俩编织的柳条筐、簸箕、箩筐和形状各异的菜篮子。

大嘴和泥鳅一家见袁依冰挺着个大肚子,突然出现在院门口,备感吃惊急忙迎出屋门,一脸的激动和高兴。儿媳妇苗苗三步并作两步地上前,她亲热

地挽着袁依冰的手臂,小心翼翼地将她搀到屋里坐下。大嘴一转身去了厨房打了盆水给袁依冰擦着脸上的汗和尘土。

苗苗和袁依冰不认识,见袁依冰长得白嫩,一双纤手,一看就知道,是有钱人家的闺女。她殷勤地将洗脸巾拧干,递给袁依冰。

“依冰,你跑这么远来看我们啊?”大嘴显然兴奋,又有些激动,泥鳅站在一旁,望着袁依冰,憨厚地笑着。

“苗苗啊,这可是庄家大奶奶的孙媳妇,县城袁家的宝贝孙女袁依冰。”大嘴兴奋地说。

苗苗开心地望着大嘴,回:“婆婆,你不说我也看出来了。长得这么干净白嫩的媳妇儿,准是大户人家出来的。”苗苗说完,冲着袁依冰笑着。

“奶奶,爷爷,依冰这次到你家来,要住上一阵子。这可要给你们家添麻烦了。”袁依冰被大嘴一家的热情好客感动了。

“巴都巴不来呢,住上十天半个月都没事。”苗苗一脸喜气,清脆脆地对袁依冰说。

袁依冰从包里取出三十块钱,略显难为情地塞给大嘴:“奶奶,依冰想在这儿把孩子生下来,日后麻烦你们的事情多着哩。”

苗苗听袁依冰这么一说,脸上立刻起了阴云。刚刚的笑容凝固在脸上,像雷雨前天空的乌云。大嘴蛮开心,接过袁依冰的钱说:“依冰,你不嫌我家寒

碜,爱住多久就住多久。”大嘴说完,看了看泥鳅,泥鳅依然憨厚地笑着。

大嘴回房间,将钱压在枕头下。她又去了以前的蚕房,给袁依冰准备睡觉的地方。

“依冰啊,你兰儿姑姑晓不晓得你到庄家村来?”泥鳅关心地问了句。

袁依冰注意到了苗苗脸色的变化,心扑扑地跳着,局促地回:“维根说,他给邱巴写了封信,让邱巴预先告诉一下你们的。”

“怪了,邱巴上个礼拜来庄家村看他爹爹,遇到我打招呼时,怎么没讲呢?”泥鳅念叨着。

苗苗此时已经明白了袁依冰到来的原因。她担心家里的口粮不够吃,毕竟两个孩子饭量大,粮缸里的粮食已经陷到缸底了。

“妹妹啊,维根没让你带些粮票过来?”苗苗忍不住问依冰。

袁依冰摇了摇头,显得局促不安起来。

苗苗转身,冲泥鳅使了个眼色,扭头走出了屋子。泥鳅知道儿媳心里不快,当着袁依冰的面又不能说苗苗,只能尴尬地笑了笑。过了一会儿,大嘴姗姗地来到袁依冰身边,一脸快乐地笑着说:“依冰,奶奶替你把床铺弄好了。你

先歇歇,我去灶房给你烧些洗澡水去。”

袁依冰看得出,大嘴笑得开心快乐,那是从心里发出的笑容,依冰心里一阵感动。袁依冰此时不知道,由于她的到来,这个家庭将陷入无限的哀痛之中。

袁依冰在大嘴一家人的照料下,顺利地为庄家生了个男丁。听着儿子的啼哭声,袁依冰对大嘴一家人的热情招待,充满了感激之情。

庄家村本来就不大,袁依冰在大嘴家住下,兰儿不可能不知道。在这期间,兰儿来看望过袁依冰多次。她时常送些粮食、鸡蛋、瓜果给袁依冰。儿子

生下来满月了,袁依冰依旧住在大嘴家。她时常抱着儿子眼泪汪汪,愁云满面。维根在常州居无定所,未来的家在哪里?她觉得自己和儿子,犹如暴风雨里的浮萍。

大嘴整日依旧笑呵呵,她悉心照料着袁依冰母子。苗苗虽说心里不痛快但也没放在脸上。泥鳅细心,知道今天是维根儿子满月的日子,他跑到鸡窝里左挑右选,捉了只刚下了一茬蛋的芦花鸡。泥鳅弄了些土豆片,炖了一大锅。

晚饭时全家人围坐一桌,权当给袁依冰的儿子办了满月酒。

大嘴夹起一只鸡腿,放到袁依冰的碗里。坐在苗苗身边的两个孩子一见快如闪电般按住了另一只鸡腿,两个小孙子相互争扯了起来。大嘴见状,照两

个小孙子的手上各抽了一筷子。两个孩子嘴巴一撇,委屈地哇哇大哭了起来。

“测的嫩,小银噶,一点都不懂清头。”大嘴板着脸,用溧水话训斥着。

苗苗一下子火了,将手中的筷子啪地往桌上一敲,瞪着眼睛冲大嘴吼“婆婆吔,小银噶阿作孽,恁哪么这么心狠,这是恁的亲孙子,恁哪么打得下去?”

袁依冰心跳得慌,赶紧将碗中的鸡腿夹到小孩子的碗里,边赔笑边圆场。

“恁这个小妹头,也不自觉。待格么久了,自家姆妈家不去,姑威家也不待,恁最好马上家去吧。”苗苗憋了长久的话,一吐为快,她顾不得脸面了。

袁依冰听着苗苗一口乡语责怪自己,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她心里清楚得很,怪不得苗苗半句。要怪只能怪她和维根不争气,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袁依冰的眼泪唰地流下,她紧紧地抱着儿子,往蚕房走去。

袁依冰默默地流着泪,在蚕房收拾着行李。

泥鳅看不下去了,大声帮着大嘴训斥苗苗:“恁个儿媳妇,格么不顾礼数。

天黑咕隆咚,恁让她哪么家去?”

大嘴急乎乎地起身,指着苗苗大声说:“恁不要瞎蛆。庄家村几百年来,就是叫花子上门,都好吃好喝地招待。恁就是个舌哒婆。庄家以前对偶噶有恩不好不讲些良心呐。”

“婆婆,恁不要一口一个庄家。庄家大奶奶对偶噶有恩,偶噶眼不见为净。

不是偶不待见,是现在的世道变了。恁不要噶膀拐子往外面,家里的米缸都见底了,恁晓不晓得?”苗苗涨红着脸,冲大嘴怨怨地吼着。

大嘴气得脸变成绛紫色,她不信粮食会吃得这么快。她抖动着嘴,憋了半晌,嘴里冒出了一句话:“恁瞎蛆,秋粮马上要上来了,真是没话找话。”

大嘴记得前不久,两个米缸里还有许多粮食,她转身去了储粮间,揭开木缸盖,愣住了。

“依冰啊,来吃蛮蛮呵。”泥鳅冲蚕房喊着。

“家公吔,偶不饿嘞。”依冰在蚕房用家乡话回。

苗苗见袁依冰生气了,不肯出来吃晚饭,便火冒冒地将两个孩子拉一起冲着储粮间发呆的大嘴吼了声:“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恁晓得了吧?

一口一个庄家恩情,大奶奶死了这么些年,恁哪么没跟她一起走?”苗苗吼完,铁青着脸,一手抓着一个娃娃,往自己房里去了。

大嘴听着苗苗的吼,心里刀割般疼。想想也不能怪儿媳,她也是为这个家着想。现在的世道她也弄不懂,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她长长地叹了口气,懊丧地走出储粮间,一手端着一只碗,往儿媳的房里送去。

夜很深了,外面的世界一片寂静。大嘴迷迷糊糊地睡着,她突然看到庄家大奶奶和黄大树顶着烈日,在蚕房的窗户边向里观望着。她急忙从床上爬起来,冲着大奶奶奔去,喜笑颜开地说:“姐姐,你放心。蚕宝宝都上山了,桑叶干干的,门窗关得紧紧的。”

“山里的老鼠猫一样大,一晚上要吃一大片蚕呢。姐姐不放心,拉着大树一起来看看。”

大嘴笑得灿烂,忽然心里一沉,开口问:“姐姐,你不是走了吗?怎么又回来啦?”大奶奶笑得甜,指了指外面,对大嘴说:“你看太阳火辣辣的,姐姐能走到哪里去啊?姐姐在东庐山上,天天看着庄家村。”

嗵的一声,泥鳅的腿一下子压在了大嘴的腿上,大嘴猛地睁开眼,窗外一轮金黄色的月亮,正缓缓地在云层里穿行。院子里静悄悄,身边传来泥鳅的打鼾声。

大嘴慢慢地爬起,坐在床沿,轻轻地叹了口气。她缓缓地下床,来到厨房,她想起了大奶奶睡的那口柏木棺材。心想与其日后死了火葬,不如趁早追着大奶奶一起走吧。她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姐妹们在一起养蚕的日子。

大嘴搬了张板凳,她解下裤带,往梁上一抛,顺手打了个活结,将裤带套上了脖子。

袁依冰悲伤地抱着刚满月几天的儿子,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任凭泥鳅、兰儿等一众乡亲的挽留,决然地告别了庄家村。

她边走边哭,金黄色的山坡上,花儿依旧开放。蜂在鸣,蝶在飞,树叶在风中缓缓地飘落,山坡金黄一片。

远处的木果河,像彩带般美丽。她恨不得把木果河拉到自己身边,扑通一下跳进那潾潾的河水中,随波而去。儿子在怀里安详地睡着,他似乎知道此刻母亲的心情。他突然睁开眼睛,给了袁依冰一个甜甜的微笑。

“儿子,妈妈命苦,不能给你一个安稳的家啊。”袁依冰突然放声哭了起来,怀中的儿子此刻也哇哇地跟着袁依冰一起哭。袁依冰解开衣服纽扣,将奶头塞进儿子的嘴里。儿子一双可爱的眼睛,专注地盯着自己的奶子。袁依冰找了块石头,一屁股坐下,抽泣了起来。

“依冰,依冰啊。”远远的身后,传来一声声呼喊。袁依冰泪眼蒙眬地起身,只见苗苗边跑边喊着追了过来。她赶紧将泪水擦了擦,对着苗苗挥了挥手。“妹妹啊,是苗苗姐不好啊。你别恨姐姐啊。”苗苗的头发被风吹散,她满脸泪水,边哭边向袁依冰跑来。她跑到依冰身边,从衣袋中掏出两只发烫的鸡蛋,硬往依冰的背包里塞。

“苗苗姐,妹妹哪能恨你,是妹妹害了大嘴婆婆……”依冰话未说完,号啕大哭了起来。苗苗转身紧紧地抱着袁依冰,哭成了泪人。

“姐姐送你去县城。”苗苗哽咽着,要从依冰的怀里抱孩子。袁依冰紧紧地抱着儿子,突然转身对苗苗鞠了一躬,毅然踏上去县城的山路。她走上前面一个山坡,回头远望,苗苗还站在远处,不断地朝自己挥手。

庄家村大嘴自缢身亡的消息,李邱巴一周以后才获知。县里组织乡镇一级领导集中学习了一个礼拜,学习一结束,杨伢子就赶到乡政府,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他。

杨伢子一脸愁容。大嘴家的条件在庄家村还算富裕的,一种令人担忧的粮荒的恐惧,像瘟疫般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以往长在土路边山坡上的野荠菜、野马兰头,基本无人问津。现在已经很难找到那一片片、一蓬蓬旺旺生长着的野菜了。

李邱巴打小就听爹爹和庄家村的老人们说过,人类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七日不食,无国土;十日不食,无畴类尽死矣。他心揪着,按上周县上的会议精神,明年还要提高公粮的征收额度。

举国上下,正酝酿着一种史无前例的大跃进精神。邻县有个地方,率先建起了一些炼钢炉。听说炼出了不少优质钢,喜报一直送到了省里。整个溧水县情绪高涨,准备过完年,去参观学习,回来要奋起直追。

“乡长,好多人家粮食短缺。有些人家的烟囱一天难得冒一次烟了,娃娃们饿得皮包骨头。”杨伢子低声对李邱巴嘀咕着,虽说乡变成了公社,但杨伢子仍习惯称呼李邱巴为乡长。

李邱巴不语,往办公椅上一坐。他看了一眼杨伢子,心里翻腾开来。整个东芦公社的情况,他清楚。庄家村并不是最困难的村子。许多村庄里,都开始流行起一种怪病,脸上一按一个坑,好一会儿才会恢复。县上会议指出,从现在开始,要控制所在地的人员外出务工,减轻对城市的供应压力。

“乡长,那些右派分子的口粮,怎么分配?”杨伢子又低声地问了句,他从李邱巴的脸上,看到了乡长心情的糟糕。

李邱巴慢吞吞地问了句杨伢子:“秋粮都收割完了吗?”

杨伢子点点头:“都收割完了。人手不够,男女老少齐下地,白天黑夜轮着干,总算完成了。”

“按人均口粮标准供应吧,总不能在咱们公社饿死人啊。”李邱巴一字一句地说。

“乡长,大嘴和她媳妇为了粮食的事,吵了架,大嘴寻了短见。维根的老婆在那儿吃了几个月,也没给大嘴家粮票。”杨伢子对李邱巴反映着。“啊呀!”李邱巴一拍大腿,庄维根因为不知道大嘴的姓名和地址,才给自己写了封信,让他去给大嘴家打个招呼。他赶忙拉开抽屉,找出了庄维根的信,抽出信扫了两眼,递给杨伢子看。李邱巴发现,信封内还有几张纸条,便抖动信封,里面滑出数张粮票。李邱巴一看,三十五斤江苏省粮票。

“哎呀,是我把大嘴害死了。”李邱巴长叹了一声,沉默了好一阵子。他将粮票递给杨伢子让他把那些粮票交给泥鳅。

一九五八年,对溧水地区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个小小的山城,逃脱不了大跃进浪潮的席卷。

县上组织了大批干部,前往镇江象山炼铁厂和江阴县马镇人民公社参观学习大炼钢铁。作为东芦公社书记的李邱巴,带着杨伢子等人随队一起参观学习。象山炼铁厂是镇江地区大炼钢铁的重要基地,现场上的高炉群蔚为壮观。

人们热情高涨,信心百倍,夜以继日地赶砌着一座座炼铁炉。一群群男男女女,他们戴着草帽,挥舞着铲子锄头,在庄稼地里垒着各种各样的炉子。几百个大大小小的炉子,相互间隔一二十米。相比之下,江阴马镇公社的炼铁厂更为壮观,每个炉子都有两三人高。几百个炉子垒聚在一起,一到夜晚,田野里灯火通明,歌声嘹亮。人们用大红纸预先写好了喜报,一旦炉子化出了铁水在一阵激奋人心的欢呼雀跃声中,把日期一填,敲锣打鼓地去县上报喜。通常是,前面锣鼓队还没走远,后面的锣鼓又被擂得震天响。凡是在现场参观学习的同志,个个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一步回到溧水,马上就干。

在回程的汽车上,车厢内群情激奋。有大着嗓门的,有拍着胸脯的,更有人挽起了袖子。

李邱巴和杨伢子当然激动。他们开始扳着手指头,数着熟悉的泥瓦匠和打铁匠。数着数着,李邱巴忽然想到了庄维根,庄维根在干着铸钢的活儿。对东芦公社来讲,庄维根就是人才。李邱巴激动了,他冲着杨伢子说:“杨伢子,要是能把庄维根弄回来,当个头儿,不愁咱们东芦公社大炼钢铁搞不上。”

“是啊!”杨伢子也激动了,他眼睛亮亮地说,“乡长,呃,书记,我们开个介绍信,去火车头厂把庄维根弄回来。”

杨伢子恨庄维根,庄维根在外,他拿庄维根没法儿。如果把庄维根弄回庄家村,既能看管着庄维根,找机会治一治他,又能让庄维根帮着自己去炼钢铁。杨伢子的心快乐着,真是一箭双雕。

“杨伢子,你回去准备一下。去两个人,明天到公社开个介绍信。”李邱巴大声地对杨伢子说。

“嗯。”杨伢子兴奋地应了声。他转而一想,听说庄维根所在的那个火车头厂,有上万人。自己一个村支书出面,恐怕人家会不理睬他。他转动着眼珠

子,低声地对李邱巴说:“李书记,你出面去火车头厂,人家领导会出面。我去火车头厂,只怕见不到他们厂长书记。”

李邱巴望望杨伢子,杨伢子说的话也对。那个工厂不会理睬一个村支书的,这事儿,恐怕得他这个公社书记出面才行。

长途汽车一路颠簸,李邱巴和杨伢子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常州。火车头厂在常州市名气大,顺着路人的指点,没走多少路,便坐上了开往火车头厂的公交车。

工农桥是戚机厂横跨古运河的人行便桥。钢筋混凝土桥墩,桥面不宽,可供五六人并肩行走。桥畔一侧,通往运河对面的乡村。另一侧,在戚机厂南大门附近。戚机厂的工人有很多是运河对岸的乡民,土地被戚机厂征用后,他们由当地政府协调,被安排进工厂工作。公交站就在桥畔。

李邱巴和杨伢子下了车,一眼看到了戚机厂伟岸的工厂大门。两人兴奋地迈开腿,朝大门走去。临近大门,李邱巴和杨伢子便被工厂门卫拦下。李邱巴赶紧掏出介绍信,几步上前,说明来意。

门卫师傅接过介绍信扫了一眼,操着浓浓的东北话,对李邱巴说:“同志你找错地方了。这是南厂,铸钢车间往那边走,穿过铁路线,出去便是。”

李邱巴和杨伢子往南厂内一看,不得了,那个工厂一眼望不到头。这才是火车头厂的南厂啊。李邱巴赶紧收起介绍信,顺着门卫的指引,走了约莫半小时,终于看到了北厂大门。李邱巴推了推杨伢子,将介绍信塞给他后,尾随着杨伢子,向门卫室走去。

“呜——”突然而来的火车汽笛声响起,李邱巴和杨伢子吓了一跳。工厂内一辆火车拉着一长串车厢,巨龙般缓缓向前方驰去。火车头喷出一长串白色的气体,火车就像在云雾中行驶。

“哪儿的?”没等杨伢子挨近大门,门卫室走出来三个人,伸手将两人拦住。

杨伢子慌不迭地扬了扬手上的介绍信,满脸堆笑地说:“同志,我们是溧水东芦公社过来的,这是我们东芦公社的李书记。”

门卫只是冷冷地扫了眼李邱巴,问:“有什么事?”

杨伢子赶紧点头哈腰地说:“工作上的事,想见一下工厂的领导。”

一个门卫忍不住笑了:“厂领导是你们想见就见的吗?找厂领导有什么事?”

李邱巴赶紧上前,赔着笑对门卫说:“这不大跃进了嘛,我们代表溧水东芦公社几万人民,想到工厂学习参观一下。回去啊,大干快上炼钢铁。”

三个门卫都笑了。一人开口问:“要学习参观,必须得到工厂办公室同意。

你们联系哪个部门的?”

杨伢子一听,觉得有希望,赶忙亮出了底牌:“同志,我们东芦公社庄家村有个同志在铸钢车间,叫庄维根。麻烦你打个电话,联系一下他吧。”

三个门卫互相看了看,都没听说过庄维根这个人。杨伢子赶紧将介绍信塞给工厂门卫。三个门卫传来传去地看,其中一个门卫开口说:“乡下人,来一趟也不容易。你去打个电话给铸钢车间,让他们来个人领进去吧。”

李邱巴和杨伢子一听,千恩万谢地赔着笑。过了一会儿,打电话的门卫对他们说:“同志,车间领导同意放你们进去。不过,先在大门口等等,过会儿会有人来领你们进工厂。”

李邱巴和杨伢子连声道谢。杨伢子更是一脸激动,望着厂内偌大的厂房听着一阵阵机器轰鸣声,期待着早些迈入工厂大门内,一探究竟。

等了半个多小时后,终于有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来到工厂大门口。他先与工厂门卫打了招呼,然后认真地看着介绍信。他上下打量着李邱巴和杨伢子。

少顷,他微笑着朝李邱巴和杨伢子点了点头。他伏在门卫室桌上填了张会客单,便招呼着李邱巴和杨伢子进入工厂内。

厂区太大了。李邱巴和杨伢子看得目不暇接,甚至有些心惊肉跳。只见工厂内部火车的铁轨纵横交错,各种指示标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座座青灰色的厂房内,机器声隆隆。各种铁管像龙蛇般,或在地上蜿蜒,或伸入地下,或被钢柱托举在高空伸向远方。一些空旷的地方,杂草丛生,时不时可见野鸡扑棱棱地飞起,野兔忽地穿过马路,消失在钢铁堆里。

“哎哟哟,这个工厂真大啊。”杨伢子讨好地对年轻人说。

年轻人笑了,扭头冲着杨伢子说:“这才是我们工厂的一个边边角。”他停住脚步,用手指了指四面八方,骄傲地对李邱巴说,“李书记,沪宁铁路把工厂一分为二,沿沪宁铁路两侧,一直到常州市边缘,都是工厂的范围。”

李邱巴惊呆了,他想到过火车头厂一定很大,但没想到过火车头厂这么大。他笑着点着头,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先去工段吧,庄维根在班上,工段长会接待你们的。”年轻人客气地领着李邱巴和杨伢子,来到了浇铸工段办公室。

工段长是上海人,五十多岁,一看就是个知识分子。他温和地请李邱巴和杨伢子坐下,又让人倒了两杯白开水。他认真地看着介绍信,一会儿,他笑着听杨伢子说明了来意。

“李书记啊,大炼钢铁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体现,全国一盘棋啊。不过炼钢炼铁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工段长笑着对李邱巴说。

“同志,庄维根是从我们东芦公社出来的,正因为我们没有炼钢铁的经验所以才……才想把庄维根请回家乡,指导我们东芦公社大炼钢铁。”杨伢子见工段长客气,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要求。

工段长哈哈笑起来,心想庄维根懂什么炼钢,不就是一个开箱班的小班长嘛。现在全民大炼钢铁,不过是瞎折腾。最近,不少地方的领导派人来联系指名道姓地要张三李四回去,到最后去车间转了个圈,一个个连屁都没放半个,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杨伢子见工段长哈哈大笑,以为工段长心里松动了,开始得寸进尺地给工段长讲起道理来了。

“领导啊,我们都是一个阶级。贫下中农们炼钢铁不容易,压力山一样大。

在我们溧水,有的公社已经干起来了,一些有本事的人也被请了回去。领导支持一下吧。”杨伢子近乎哀求地苦笑着说。

工段长继续微笑着不语。他心里知道,庄维根的情况和车间里许多人的情况有相似之处。面前这位村支书讲的话,他耳熟能详。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用手指着墙壁上一条标语,对杨伢子示意了一下。

杨伢子小学文化,识文断字还是可以的。他抬眼一望,脸红到了脖子根。

墙上用红漆赫然写着“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他的心怦怦地跳着,显得十分尴尬。

“你领着两位同志去铸钢车间转转吧。呃,远一点儿看啊。”工段长对年轻人大声说着,显然下了逐客令。

李邱巴和杨伢子尾随着小年轻,跨入了铸钢车间大门,忽地觉得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高大宽敞的厂房内,传来各种金属的碰撞声。高空天车车轮碾轧钢轨的咔咔声,像蘑菇般形状的巨大的圆铁盘,随着天车的移动,停在一大堆废钢铁上。随着哨子的声响,圆铁盘缓缓上升,圆盘下居然沾了许多的钢铁,直把李邱巴和杨伢子看得目瞪口呆。砰砰砰的风枪声和急促的铃声交融在一起简直让他们迈不动腿,也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

“跟紧些。”年轻人大声招呼着。李邱巴和杨伢子畏畏缩缩地紧跟着年轻人往前。到处是纵横交错的管子,有的向外喷着炽热的蒸汽,吓得他俩停下脚步,不敢向前。

“你们看,那个就是炼钢炉。”年轻人指着前方,大声地说。

李邱巴和杨伢子定睛一看,高大的炼钢炉像山包一样庞大,四周布满了各种管子。远远地感到一阵阵热浪袭来。在炼钢炉前,有着一些像古代武士打扮的人,头戴安全帽,眼戴护目镜,双手戴着厚厚的帆布手套,手持长长的钢钎正往一个小孔内伸入。一会儿,钢钎的一端沾着暗红色的钢汁从小孔内出来有人手持仪器测量着。巨大的高空钢架操作平台上,同样有许多人在忙碌着。

“同志,他们在干什么啊?”李邱巴忍不住高声地问。

“在取样,要去实验室做金相分析。”小年轻大声回。

“庄维根正在前面干活呢,去看看吧。”小年轻客气地对李邱巴说。

李邱巴和杨伢子孩子般听话地尾随着小年轻,他们往前走了两百多米。只见天车带着巨大的轰鸣声伴着急促的哨子声,正缓缓地移动过来。吊车巨大的弯钩下,挂着一个盛满炽热钢水的大钢包。随着大吊车渐渐地移动,李邱巴和杨伢子的脸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炙烤感,衣服霎时烫了起来,吓得两人连连后退。

几十个工人穿着防烫服,像穿了铠甲的古代武士,威风凛凛地分布在工作场所内。哨声急促响起,钢包缓缓放下,天车继续平移,一个铁塔般的工人全神贯注,手持工具,将钢包的出水口小心地对着场地下的铸件。突然,钢水喷出,一股炽热的钢流注入模具内。钢花飞溅,热浪扑面而来,李邱巴和杨伢子看得瞠目结舌。

小年轻走近李邱巴,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指着那人大声说:“他就是庄维根。”

车间内的喧嚣声太大了,虽离着几步远,也只能隐约听清小年轻说的什么。只见小年轻挥挥手,示意李邱巴和杨伢子尾随着他。大约又前行了一段路,喧闹声减弱。小年轻指着前面又一个巨大的厂房,对他俩说:“那是炼钢车间,还看吗?”

李邱巴和杨伢子连忙摆手:“不看了,不看了。原来炼钢铁是这么回事啊。”

“这样吧,我先领你们去庄维根的班组坐坐。这炉钢浇完,庄维根就下班了。”

庄维根一踏入班组休息室,见李邱巴和杨伢子,他大吃一惊,心里突然飘过一丝惊悸,他的心跳到嗓子眼里,他张大着嘴巴愣愣地望着李邱巴。

“邱巴叔,杨支书,你……你们怎么来了?”庄维根结巴着问。

“维根啊,这趟来得突然,到这儿也算开了眼界了。”李邱巴笑嘻嘻地起身,和庄维根热情地握手。

“哎,身上脏兮兮的,我先换衣服,你们先坐会儿。”庄维根脱下湿漉漉的帆布工装,露出结实的身板。他的脸被炙烤得通红,头发上、脸上都沾着石英砂子。他趁换衣服的工夫,琢磨着他们的出现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杨伢子看着庄维根邋遢的样子,望着他满身的汗水,故作心疼地说:“维根啊,我和邱巴书记,心里常挂念着你呢。刚刚看到你浇钢水的样子,手心里都替你捏着把汗呐。”

庄维根心里清楚,杨伢子记恨着自己。他永远都忘不了土改中杨伢子嚣张跋扈的样子。眼前这个长不像瓠瓜、短不像葫芦的男人,让他十分厌恶和反感。但正是杨伢子这种人和李邱巴的突然出现,引起庄维根的警惕。他的心里惶惶不安,他迅速地换好衣服,故意看了看窗外。

“邱巴叔,一路坐车颠簸得很呢,看这天,日短夜长,先抓紧时间去吃个饭吧。”庄维根故作热情地招呼着两人,他不想让工段里的那个年轻人,听到他们之间的谈话。

“也好。从大清早到现在,路上只吃了个馒头。”李邱巴笑着,招呼着杨伢子起身,随着庄维根出了车间。

“维根,这个工厂的规矩大着哩。我和邱巴书记,被工厂大门口几个门卫拦在外面,一晾就是好长时间呢。”杨伢子对门卫耿耿于怀,颇有不满地对庄维根说。李邱巴是公社的一把手,又开了介绍信,怎么这么不受待见。

工厂通往大门口的路上行人渐多。三五成群的工人们衣着干净,脚步匆匆地从他们身边走过。

“杨支书,你们来的时间点不对。要是早上七点多进工厂,没人拦你。现在我们出工厂,也没人问你。”庄维根轻松地对杨伢子说。

“怎么讲?”杨伢子疑惑地问。

“工厂上班高峰时,几千个工人挤一个时间,下班时,几千个工人蜂拥而出。一个工厂上万人呢,门卫认不得。”庄维根有些得意了。

“维根,现在全国都在大炼钢铁,我们东芦不能掉队啊。我跟邱巴书记想让你辞了这份又苦又累的工作,跟我们回庄家村去,指导我们炼钢铁。口粮你不要操心,村里给你双份的。好不好?呃,我已经帮你找了几个帮手。村东头原来铁匠铺的怀忠,村西头补锅的驼子,还有几个,都是你小时候的玩伴。”

杨伢子挑明了来意,脸上充满了期待和真诚。

“杨支书,前面就是北厂的食堂,吃饭时慢慢讲。”庄维根不接杨伢子的话,指了指前方说。

一踏进北食堂,李邱巴和杨伢子看呆了。上百张四方桌旁几乎坐满了人。

偌大的食堂空间里,人声鼎沸,充溢着饭菜的香味。几十个窗口排着长长的人龙。说笑声,酒瓶敲桌声,骂人声和一股股烟雾交融在一起,扑面而来。

“乖乖隆地咚,一个吃饭的地方都这么大。”杨伢子头一次见到这样的地方,令他咋舌。

庄维根领着李邱巴和杨伢子,在人堆里寻觅。见最偏远的角落里,有几张桌子未坐满人,便带着他们先去占了个座位,他自己去窗口排队。

书评(0)

如何追书:

【友情提示】追书不用愁,免费领取红薯银币!

【安装APP】 戳这里下载客户端,在客户端内搜索:“126929”即可阅读,每日签到领银币,好书免费读!

【百度搜索】 在百度中搜索:红薯中文网,进入网站并搜索本书书号“126929”,即可找到本书。

微信内可长按识别

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红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