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部回来后,黄德胜心情好了许多,想说的话非但跟连长说了,还报告了营长非但没受批评还得到了重视,虽说没结果,但总算一吐为快。
趁着空闲,黄德胜想看看云岭美丽的景色。听说这里有个有趣的地方“江南千条腿——吊栋阁”,于是趁着连长高兴,黄德胜开口提了要求。
正巧,连长李德生当天不当值,听黄德胜一说,也想去看看,两人便骑马朝吊栋阁奔去。
一路上,寒风萧萧,风从衣领口钻入,吹得人有些冷。
明天是新年第一天,两人兴致勃勃,在马背上你说我笑。
“德胜,明天就是新年啦,你又大了一岁。”李德生笑着说。黄德胜也笑着对李德生说:“连长,新年到了,我心里特想爹娘,你想不想啊?”
“想啊,我爹娘今年都过八十啦,好在有几个兄弟守着家,让我放心一些。”李德生又关切地问,“德胜啊,我记得你没有兄弟姐妹吧?”
“家里就我一个,爷爷奶奶也往八十的坡上爬啦。”黄德胜此刻特别想念爷爷和奶奶。
“哎哟,你是黄家独苗啊,还不赶快找个老婆,把黄家的根扎下去啊!”听说黄德胜是独苗,李德生还是有点意外。
黄德胜只是笑了笑,嘴里说:“不急!”
“你不急,你爹娘急,爷爷和奶奶更急,黄家的香火要靠你传下去哪!
哎,有没有看上的姑娘啊?”李德生为黄德胜着急。
黄德胜憨厚地抿嘴笑着,摇着头。
“部队上姑娘多着哩,什么样的都有。哎,德胜,啥时候你请我喝顿酒,我去给你张罗一个?”李德生调侃着黄德胜。
“连长,你想得美,等抗战胜利了,我回家乡找一个,老家的姑娘个个水灵灵的。”黄德胜笑呵呵地说。
“哟,有目标啦?”李德生问。
“没有,反正丈母娘已经有了,只是还不认得啊!”黄德胜自嘲,策着马跑到了前头。
李德生被逗笑了,追赶着黄德胜。没多久,两人便到了泾县城西南二十公里处的吊栋阁。
骑在马上,只见一长溜别致的民居临江而筑,绵延二三里,远远望去房屋一户挨一户,木柱凌空架在青弋江上,上千根长长的木柱犹如上千条
房屋的腿,河水就从木柱下潺潺流过。
“连长,这样稀奇的房屋,我还真没见过。”黄德胜很兴奋。
“我也是啊,在山东老家我也没见过这样的房子。”李德生也兴奋起来。
两人策马驰近吊栋阁,近看青瓦木屋,一家一户看起来又似一盏盏挂在灯杆上的灯笼。“怪不得又叫吊灯阁。”李德生赞叹。
马儿缓缓走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嗒、嗒”声,木板门面的店铺和作坊鳞次栉比,人们来来往往,穿梭于码头和街道。
李德生兴趣盎然,翻身下马步行,黄德胜也下马,两人手牵马缰绳饶有兴趣地边走边看稀奇。
黄德胜被一家木梳店吸引,忽然停住脚步,只见柜台里摆了许多造型别致、做工精巧、多种材质的梳子,便上前细细端详起来。
店主是位中年妇女,穿着打了补丁的蓝棉袄,热情地给黄德胜介绍:“长官,一看你就是个孝子,给长辈们买些梳子吧。看看吧,这里有上等黄杨木、檀木、桃木、梨木、沉香木、枣木和竹子的,都是手工精心制作的啊。”
黄德胜心里想念爷爷奶奶,听女店主一夸,动了心,细细看去,梳子把把梳齿圆滑,光洁别致,色泽美观自然。黄德胜便挑了两把黄杨木梳上面有松树和桃花图案,色彩鲜艳不失庄重。
黄德胜心想,娘最爱桃花,松树代表高寿,便开口问:“老乡,这两把木梳多少钱啊?”
女店主会做生意,开口便说:“长官,三把木梳半个大洋。”
那就再加一把!黄德胜便在众多木梳中挑起图案,一把木梳上画着仕女,扶着门框,亭亭玉立,两眼含情脉脉。黄德胜不由得想起,那次自己伤愈归队后离开庄家,庄慕兰小辫子一前一后搭在肩上,倚门向自己拼命挥舞小手。这亭亭玉立的仕女,仿佛变成了庄慕兰,在看着自己微笑。
“就这样吧。”黄德胜不善讨价还价,喜滋滋地将木梳装进口袋。
“哎哟,黄德胜,看来有心上人啦?”李德生在一旁瞧得真切,黄德胜手拿仕女木梳时,嘴角挂着甜蜜的笑容呢!
“连长,随你讲吧。我负伤疗养时,待在庄家村大奶奶家,庄坤林区长的女儿,常给我端茶送汤,买一把,将来回庄家村时送给她。”
黄德胜说着,腼腆地朝李德生笑了笑。付完钱,黄德胜抓起找回的铜板放进另一个衣袋,对李德生说:“连长,早些回去吧,这长脚屋子大致相同。”
“走,明天新年了,回去看看伙房,晚上得给战士们加个菜。”
李德生开心地说着,两人翻身上马,往驻地飞一般奔去。
风吹得黄德胜脸儿冰凉,他的心却是甜甜的,暖暖的。
李德生刚回到连部,桌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李德生一把接过电话话筒里传来营长刘沸腾短促的声音:“李德生同志吗?我是刘沸腾,军部已经确定,于近几日北转。告诉部队,按照上次会议精神,准备三天的食物,不得擅自外出,随时做好出发准备,力争我营第一个渡过青弋江。
明白了吗?”
“明白了!请营长放心!”李德生“啪”地一个立正,大声而又坚决地说。
放下电话,李德生立即请各排长来连部开会。黄德胜接到通知,放下饭碗,跑步到了连部。
四个排的排长全部到齐,李德生和两个副连长、连指导员按捺不住激动。李德生大声地说:“按营长命令,近几日过江,我营务必第一个通过青弋江。明日各排各自采购三天的干粮,晚上睡觉前,把弹药按作战基数发放。另外,恐天气有变,各排自行准备雨具。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四个排长“唰”地立正,大声喊着,敬礼后转身离开。
黄德胜一回到排里,立即招来四个班长分别布置任务,自己和几个战士负责采购三天军粮,两个排副按照连长命令负责弹药和雨具准备。
黄德胜立即带战士直奔附近村庄,挨家挨户收购老百姓的锅巴。不到一个时辰,金黄香脆的锅巴足足装了几十只大麻袋,黄德胜让老乡们帮忙,用独轮车运到驻地。其他部队再去收购干粮,没有了锅巴,便让老百姓架起火灶,炒米,炒面,忙得不亦乐乎。
连续两天,战士们和衣而睡,至四日中午天气陡变,天空乌云滚滚紧接着下起了雨。黄昏时雨渐大,雨点打得屋顶采光瓦“噼噼啪啪”直响。
黄德胜望着屋外,满山遍野被雨笼罩,萧索而又寒冷,他突然想到青弋江——此时,江水一定在涨!四周群山的雨水正汇集成千万股细流浩浩荡荡地注入青弋江。
一定会在今晚过江!黄德胜有直觉,过了今晚,浮桥难保不被冲垮军部首长一定同样清楚这一点。
黄德胜一个班一个班地通知,晚上不许脱衣而睡,随时准备出发。
从排长的神态,战士们看出他有部队开拔的预感。
夜渐渐深了,半夜时分,有的战士困了,准备睡觉。这时,连部通讯员从雨中跌跌撞撞跑来,大声喊:“黄排长,立即开往章家渡,马上过江。”
一支烟工夫,黄德胜排已在雨中列队整齐,黄德胜翻身上马,部队随后向章家渡行进。
章家渡离黄德胜驻地约二十多里山路,天好时,骑马最多一个时辰。
此刻,战士们排成了长龙,尽管准备充足,战士都有蓑衣,但行军路上依然困难重重,大雨哗哗下着,山路上泥多,路滑难行,又是黑夜,难以辨别方向,多亏黄德胜事先去了趟青弋江浮桥,记得路。
五日拂晓,黄德胜排率先到达章家渡,守桥卫兵一脸焦急,大声对黄德胜说:“同志,快过桥,这桥恐怕保不住啊。”
浮桥像一叶扁舟,在汹涌的江面上扭动长长的身躯,与江水搏斗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同志们,注意不要齐步走,一步步走稳,小心过桥。”黄德胜牵着马大声提醒大家,走在队列前头。大黑马体重,马步压着晃动的桥,江水从桥面上涌过。
刘沸腾营已经全部过浮桥,后续部队紧紧跟上。开始浮桥尚可支撑谁知汇入青弋江的雨水越来越多,江水低沉咆哮,激流滚滚,导致浮桥剧烈晃动,发出可怕的“咯吱”声,就像大树干被巨大的外力折断,“轰”的一声,浮桥断裂,落水的战士顷刻像一锅煮开的饺子,在水中翻滚。
渡河停止,两岸的士兵忙着捞人。好在落水的士兵都会水,又都穿着冬日的棉衣裤,一时没有沉入江底。
营长刘沸腾见全营安然过江,舒了口气。兄弟部队过江约两个连过江全部人数约一千人。不料桥断,看到对岸挤满的新四军部队站在江岸骚动不安,心里又一阵揪心。
黄德胜见浮桥断裂,立即带了一个班战士冲进江对岸村庄,挨家挨户敲门,找来许多粗长结实的麻绳,还找到个大木盆,就是家乡人采菱用的那种大盆。黄德胜从衣袋里掏出两块银元塞给惊慌失措的山民,让战士们抬着大木盆,往青弋江浮桥方向跑去。
青弋江两岸,军官们急得跺脚,黄德胜甚至听到有军官骂起军部若不是事态紧急,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骂军部啊!
黄德胜迅速脱掉棉衣裤,在大木盆中放入绳索,小心将绳索一头递给其他战士,让战士们在江边拽着,然后自己翻进木盆。战士们合力一推木盆就像一片树叶向江中漂去。好在有绳子拽着,否则木盆顷刻间就会被冲向下游。
木盆在江中打转,黄德胜心里也慌乱起来。忽然江对面跳下几个战士,不要命地划向木盆。在众人努力下,木盆到了江对岸。
两岸战士把粗麻绳各自拴牢,黄德胜将木盆留在江对岸,“扑通”一声跳下水,手拽着绳索,艰难地回到了对岸。
刘沸腾目睹这一切,对自己手下排长的勇敢喜不自禁,亲自给黄德胜擦干身体,帮黄德胜穿上棉衣裤。
“冷吗?”刘沸腾关切地问。黄德胜铁青着脸,牙齿格格地响,几乎说不出话,只是麻木地笑着摇头,倔强地表示不冷。
军令如山,渡江开始了。只见战士们一个个跳入江中,手拽绳索,艰难地摇晃着涉水过江。刘沸腾叉着腰,注视着冰冷湍急的青弋江上的渡江战士们,与激流斗,与寒冷斗,一寸一寸艰难地渡江,内心抽搐着——悲剧啊,一场真正的悲剧!
渡江持续进行着,直到天色渐晚,新四军部队才全部渡过青弋江。
眼前这支曾经威武的军队,被青弋江消耗掉了大半元气。军衣全部湿漉漉的,战士们迈开腿动动胳膊的力气都没有,有的已经感冒发烧,农家屋舍和能够遮雨的地方,随处可见围着火堆烘烤衣服的士兵。
新四军纪律再怎么严明,军令再怎么重如山,面对现状,军部只能命令:所有部队原地休整两天。不明就里的士兵们欢欣鼓舞,休整两天意味着体力和给养得以恢复,棉衣棉裤也可以烘干。
刘沸腾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根据现状分析,国军已经基本包围了这一地区,国军四十师已接近接防地点,接替原先驻防的地方部队。
四十师接防完毕,新四军再怎么强悍,也是网中之鱼。
六日凌晨,新四军各路纵队先后到达茂林一带。刘沸腾接到上级命令,要求派出一个排向高坛方向警戒,密切注视国军四十师动向。
连长李德生亲率黄德胜排,于凌晨出发,七时左右接近了高坛,迅速占据了一个山冈。
“连长,敌人来了。”黄德胜发现,在山冈对面的树林里,出现两百人左右的国军,正向山冈方向搜索前进。
“准备战斗!”连长低吼一声,机枪手立即占据有利地形,弹匣嵌入的声音“咔嚓”响起。
对面的军队,是国军四十师一二零团的搜索部队,待他们进入步枪射程,李德生一声令下,搜索部队被打得猛吃一惊,立即展开战斗队形还击。
“皖南事变”的枪声响了起来。消息传到军部,下午,军部在茂林潘村祠堂内召开了纵队领导干部军事会议,部署以下行动:一纵队全部出求岭;二纵队四个营出丕岭,两个营出缚刀岭;三纵队出高岭,五团随二纵队行动。全体参战部队当日黄昏开始行动,七日拂晓占领各岭,正午会攻星潭。攻下星潭后,三路攻击四十师师部所在的三溪。
命令传到刘沸腾营,刘沸腾铺开地图,几分钟便弄明白了军部的作战意图:只有击溃国军四十师,攻占三溪,才能使铁桶般的包围圈出现些许缝隙,部队才有突围的一线生机。
刘沸腾带全营火速赶到高坛,立即从左、右两路对敌搜索部队发起攻击,不到一小时,搜索部队大部分士兵被歼灭,只有少数几十个人,依然顽强地边打边退。
新四军紧追不舍,挺进大约两公里。四十师的抵抗明显加强,对新四军开始大炮轰击。
刘沸腾全营官兵平时训练有素,作战个个英勇。黄德胜集中全排机枪九挺机枪火力凶猛,对主攻方向齐射。
冲锋号吹响了,山野里吼声如雷,战士们猫着腰冲上一个山坡,马上巩固阵地,后面的战士在机枪掩护下冲上来,回身打击山脚下抵抗的国军。
双方的攻击一刻不停,一场残酷的血战在此拉开。
四十师是国军的主力部队,装备精良,火力强大,训练有素,面对新四军刘沸腾营的攻击很快反应过来,立即以一个团的兵力,三倍优于新四军的攻击部队,进行防守抵抗。
前方就是星潭。原定攻击星潭的另一支新四军部队,沿途遇到国军部队的抵抗,攻击部队被逼进洼地。从洼地攻击高处的敌军,困难可想而知,侧翼攻击的新四军部,被反扑过来的四十师打得节节后退。
刘沸腾部队已如强弩之末,再无攻击之力。四十师见状,展开了反攻击,刘沸腾营开始被迫转入防守。
此时,在茂林地区新四军占据的各个高地,枪声、炮声、喊杀声轰响着,由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国军第三战区七个师八万余人,采取前堵后追、两翼夹击的部署,对新四军各部完成了合围。
刘沸腾率领全营官兵占据了附近几个山头,做了两天的激烈抵抗。
眼看敌军步步逼近,就要对全营完成合围,刘沸腾一声令下,边打边退第三天退却到了东流山上。
茂林是泾县的一个古镇,位于太平湖、黄山之间。茂林建置于北宋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江南名镇”,兼有“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说。境内青山环绕,流水潺潺。集镇被东溪、古溪两水相抱,魁山一峰独秀。
东流山在茂林之东,山高林密,雄峻瑰丽,随处可见悬崖峭壁,幽谷深邃。山间曲涧流泉环绕田畴,景色迷人。东流山周围,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山头,虽是冬日,枯草杂树仍是密密匝匝,让人难以行动。
由于没有构筑工事的挖土工具,刘沸腾只能让部队占据侧面的山头利用自然地形构筑防御阵地。
经过清点,部队八百多人的一个营,三天下来只剩三百多人。刘沸腾见突围无望,只能横下心作殊死一搏。
各路新四军纷纷退却到东流山及其四周,但已经失去统一指挥,各部长官和刘沸腾一样,准备占据一个阵地作殊死抵抗。
天色暗下来,合围国军的各个部队暂时停止了攻击。天寒地冻的夜晚山上无处取暖,黄德胜排的战士们取出随身带着的云岭锅巴,费力地吃起来。
黄德胜清点了人员,原来八十人的机枪排,只剩下三十多人,好在还有七挺机枪。他嚼着锅巴,不断小跑着检查机枪阵地,也借以给身体取暖。
趁着战斗间隙,刘沸腾召集排以上军官,临时召开了紧急会议。
刘沸腾望着剩下的几十名军官,忽然心塞,一阵晕眩,站立不稳。黄德胜守在营长身边,赶紧上前扶住。
“坐下吧,明天是场恶战,临时研究一下战斗部署吧。”刘沸腾席地而坐,众军官也坐在地上,一个个望着营长,等待刘沸腾的指示。
“同志们,我实话告诉大家,我军已经被敌人团团围住,明天一早将会是一场空前的恶战,部队可能被打光。”刘沸腾坦率地把实情告诉大家,黄德胜和众人一样,都已明白部队处境,心里已经做好阵亡的准备。
“关键是,目前据守阵地已经毫无意义,只会作无谓的牺牲。部队各部已经被打乱,联络中断,补给和弹药日渐稀少。我的意思是,与其等待敌人白天进攻,不如将目前的部队拆成小股,趁着天色渐黑,分散突围。”
刘沸腾话语一出,众人黯然,情况摆在这儿,打仗要有目的,与其明天恶守山头,不如趁夜突围。
李德生开口了:“我同意营长的意见,据守阵地已毫无意义,只有突围才能有一线生机。”
二排长开口了:“我也同意营长意见,但是,向哪儿突围?突围出去后在哪儿会合?”
黄德胜急了,对营长说:“营长,我支持突围,但是突围出去在哪儿集中啊?”
二连长正待开口,刘沸腾摆了摆手,大声说:“同志们,我军目前面临绝境,突围也难料结果。但是,把目前三百多人分成十股,总有一股会冲出去。你们看,这茫茫群山,山山相连,敌人虽然重兵合围,但总有够不到的地方,只要我们坚决突围,突出去就是胜利!”
众军官鸦雀无声。
刘沸腾接着说:“按现存人员,归队。以排为单位,尚在的连级干部随意跟一个排,没有集合地点,突出去后,可以展开游击战。”
在刘沸腾指挥下,部队分成了十个小组。连长李德生和黄德胜同在一个突围组,黄德胜留下两挺机枪,把剩余机枪给了其他小组。突围组一个个出发,悄然隐没于茫茫丛山之中。
黄德胜站在块高石上,望着模糊的群山,心里盘算着突围的方向。
“德胜,快行动吧!”连长说。
“连长啊,你来看,有门道了。”黄德胜似乎悟到了什么,高兴起来。
“什么门道啊?”李德生不解。
“连长,如果你是国军,你的攻击或搜索方向会是哪儿?”黄德胜卖着关子。
“你个丘八,都什么时候了,还问不着边的问题?”李德生火了,其他突围小组都走光了,偌大的山头,就自己二十多号人了。
“连长啊,如果我是山下的敌军指挥官,一定会这样,全力攻击有阻击的山头,拿下山头便展开搜索。守军撤退肯定会往深山退却,然后收缩包围圈,撤退的守军也难逃厄运,对不对?”黄德胜笑着对李德生说。
“嗯,有些道理。”李德生点着头。
“连长,你看左右都是山,咱们沿着两山间的山脚,悄悄隐蔽起来待大队敌军向山坡冲击时,我们贴着山脚,一个山、一个山地移动,情况好就绕山,情况不好就上山,怎么样?”黄德胜得意地说。
“哎哟,德胜,这招管用。少跑路,兴许还能从网缝钻出去,行!就这样!”李德生高兴了。
黄德胜和李德生赶紧带着突围小组向另一侧山移动,稍后,黄德胜让大家隐蔽在树林和草丛里,只待明天敌人攻山,便悄悄地从山脚快速溜过。万一被敌人发现,还有足够的时间上山。
果然如黄德胜所料,天一亮,约一个营的国军成扇形展开,从三面围山,摆开了攻击阵形。
敌人喊话:“新四军兄弟们,放下武器,参加国军,一齐打日本!”
喊话隐约传到黄德胜隐藏处,黄德胜心里咯咯好笑,低声对连长说:“连长,大炮一响,就要冲锋了,这时敌人的注意力都在昨晚我们占领的山头。趁这个时间,一旦敌人冲上半山腰,我们就快速溜到旁边的山,藏在山脚草丛里。”
“好。”李德生欣喜地答。
东流山各个方向不约而同响起了枪炮声,炮弹在山上密集轰炸,一阵紧似一阵,碎石和尘土夹杂着硝烟四散开来,躲在四处的新四军战士凝神屏息,看着黄德胜的举动。
轰炸约二十分钟,上百名国军喊叫着开始向昨晚的山冈冲击,还没到半山腰,又突然全都趴下对四处射击。一会儿,攻山的敌军见无动静,又喊叫着往山上冲。冲过半山腰,又趴下,一阵密集的枪弹和迫击炮弹对着山顶轰击。
攻山的敌军吹响了冲锋号,这是敌军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只见黄德胜猫着腰,向侧面另一座山移动,众人见状,尾随黄德胜向侧面山坡跑去。
黄德胜采取这样的方法,从一个山头向另一个山头移动。有时候白天,有时候晚上,视具体情况更换转移时间,也不知绕过了多少山头,完全没了方向感。
几天过去了,黄德胜带着部队躲过敌军的包围,已经到了包围圈的最外层,也是敌军最大意的地方。
黄德胜转晕了头脑,自己不知道突围已经成功。在这里,即使被敌军发现,也没有足够的部队来进行清剿。
黄德胜率领部队躲在山上,心里暗暗地回忆,大致绕过了十几个山头。
再望望山下,远处大路上有卡车行驶,心想,卡车行驶应该在大路,而大路与县城相连,如果再采取这样的方法躲避敌军,已经不适用了。
“连长,我有话说。”黄德胜轻轻喊着李德生。
李德生猫着腰,悄悄挨到黄德胜身边。
“连长,你看,远处是大路了,大路边上是群山。我想,今天晚上无望了,我们悄悄绕过大路,到对面的大山中去,应该安全了。”黄德胜对李德生说。
李德生望着大路上驰过的卡车,又顺着黄德胜所指方向看去,只见对面山更高,林也密,山山相连,确是躲藏的好地方。如果再绕着现在的山走,很可能前面就是敌占区了。
“好,现在先打个盹儿,两个眼皮不听话了。”说完李德生便往草丛里一躺,一会儿就睡着了。黄德胜再寻找其他战士,在树丛中、草丛里几个战士也倒下睡得正香。
好不容易熬到日落,天色渐渐暗下来,对面大路的尽头,已经闪现出村庄的灯光。黄德胜带着大高个和另一名战士潜行到山脚,躲藏在山沟里,仔细观察四周——四周寂静无声,黄德胜率先穿过马路,蹿入对面山上往树丛里一躲,过了一会儿,见四周依旧无人,遂站起身朝对面挥挥手。
大高个扛着机枪,和另一名战士快速通过马路,紧接着,后面的战士紧随着进入对面山中。
“走!”黄德胜将驳壳枪提在手上,本能地挑树丛茂密的地方穿行。
也不知走了几个时辰,前面又出现了大山。山挨着山,在山与山之间有道深沟,下面黑黑的,是个隐身的好地方。
“连长,我们去那个深沟,等明天黄昏再走,你看怎样?”黄德胜指着深沟征求意见。李德生见沟长又深,沟底植被茂密,白天藏身,是个好地方,便点了点头,与黄德胜一起带着士兵向山沟鱼贯而行。
刚到山沟边沿,树林里传来拉枪栓的声音,随即一声“口令!”低沉而有力地从树林里传来。
李德生和黄德胜迅速散开,众士兵也拉动枪栓,眼看一场战斗不可避免。
“东进!”只听李德生喊了声,随后,黄德胜也喊了声:“回令!”
只听树林里传来“东进!”的口令。
李德生兴奋了,对黄德胜说:“自己人。”
在淡淡的月光下,双方都穿着新四军军服,一时间,低沉的欢呼声在山沟里微微地传荡。
“营长!”李德生眼尖,一眼发现营长正领着几个士兵从树丛中钻出来。
“丘八!”刘沸腾开心极了,几步上前,抓住黄德胜的肩膀“咚”地擂了一拳。
“营长!”李德生走上前,紧紧握住刘沸腾的手,嗓子哽咽着。
“突围出来多少人?”刘沸腾问。
“全体都在!”李德生回答,两眼泪光闪闪。
“好!好!”刘沸腾兴奋地说着,也是泪光闪闪。
原来,刘沸腾采取的突围方法和黄德胜一样。如果刘沸腾带三百多人采取这种方法突围,目标太大,将会导致失败,只能让部队分散行动听天由命了。
一路上,刘沸腾遇到打散的零星战士,让他们跟着自己,一直到山沟沿途收容了四十多人,加上黄德胜的队伍,有百余名战士。
刘沸腾太兴奋了,两支队伍合在一起,又突出了包围圈,盘点下来居然还拥有五挺机枪,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刘沸腾当即将人员划成四个排,自己担任连长,由李德生任副连长黄德胜依旧当了排长。
“这是什么地方了?”黄德胜问刘沸腾。
“这是马鞍山境内,从这里往溧水,只有百公里了。”刘沸腾兴奋地说。
“这样,我们连夜出发,往苏南挺进。”
李德生有点迷糊:“营长,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啊?”
刘沸腾寻找天空隐约闪现的北斗星座,认真辨别了方向,然后指着东南方,说:“往那边走。”
部队按照新编排,列成了四个方队。
黄德胜手持驳壳枪,领着五名机枪手,在刘沸腾的指挥下,踏着月光向东南方向挺进。约莫一个多时辰后,队伍终于走出了大山,前方是一片广阔的田野,村庄在远处隐约可见。突出了重围,战士们丝毫没有困意精神抖擞,脚步生风。绕过了一个又一个村庄,在一个灯火通明的村庄前,部队停住了脚步,田野此刻依旧是静悄悄一片。
“营长,有情况。”黄德胜小跑到刘沸腾跟前,轻声报告。
刘沸腾注视着灯光,回忆军事地图上的突围路线,一时无法断定这是哪一支国军部队。
“打不打?”黄德胜低声请示。
刘沸腾忽然笑了起来,把李德生招呼过来,指着灯光说:“李连长从电线拉动的情况可以判断,这个规模,最小是团一级的指挥所。这说明我们已经到了安全地带,再往前遇到的敌人,应该是汪精卫政权的绥靖军和少量的日军前沿部队。过了这一关,我们将通行无阻,一路高歌地进入苏南了。”
刘沸腾说完对李德生说:“将全部机枪集中起来,对电线汇集最密集的房屋,给我痛快地打。记住,打完就走,绝不恋战。”
黄德胜在一旁听得仔细,浑身热血沸腾,压抑了这么多天,终于可以泄点恨了。黄德胜将机枪手叫来,待部队开始行进,五挺机枪一阵猛射一口气打了五梭机枪子弹,打完后随即赶上队伍。
枪声刚停,只听到灯光亮处一片嘈杂,有人大声喊:“师部被打啦!
师部被打啦!”国军不明就里,被五挺机枪打得昏头昏脑,摸不着方向哪敢在黑夜四处追击。
黄德胜和机枪手边走边大笑,痛快极了。
又走出大约四十里路,晨曦中,前方隐约出现两座炮楼,各自相距约一里远。队伍迅速散开,连长李德生让黄德胜带上六七名战士,作为尖兵先行探路。黄德胜将尖兵分成两拨,自己带着三名战士,走在最前面另外三个战士与黄德胜稍稍拉开一点距离尾随。
只要过日本人的岗楼,就是马鞍山与家乡县城的交接地带。再往前走既无日军,也无国军,就是苏南游击队的天下了。
忽然,黄德胜朝身后摆了下手,所有尖兵迅速伏低身子,悄悄围在黄德胜周围。
黄德胜指着大路旁一间木棚,低声说:“炮楼前的木棚,孤零零一间又守着大道,一定是岗哨。你们三人悄悄从右侧绕过去,我带三人从左侧绕过去。记住,动作要猛!”
二路尖兵悄悄摸了过去,黄德胜侧耳一听,里面有呼噜声,还有两人在对话:“新四军这下玩光了。”“是啊,我们日后安稳了。”
黄德胜气不打一处来,迅速冲进木棚,三人按住床上正在酣睡的兵丁四把驳壳枪抵着另两个兵丁。这突然的变故,把三个绥靖军吓得直哆嗦。
“新四军爷爷,饶命!”
“老四,饶命,我们不想当汉奸,我们早就想投靠老四了。”
战士起势缴下了三个绥靖军的枪弹,押着他们随部队越过日军封锁区。
部队一路奔走,又走了七八里路,前面开阔又平坦,太阳从地平线缓缓露出了笑脸,远处农舍已经有袅袅炊烟。
“安全啦!”刘沸腾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振臂欢呼了起来。
“哈哈!”战士们欢笑了,有的相互拥抱,有的原地转起了圈,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列队!”刘沸腾大声命令。
战士们排成两路纵队,刘沸腾兴奋地说:“同志们,我们历经困苦突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即将进入新四军根据地。我们要重振新四军让全国人民知道,新四军没有被消灭!新四军又回来了!”
刘沸腾的话,像在汽油桶里点了把火,把战士们的热血点燃。
黄德胜激动不已,振臂高呼:“新四军不倒!”
“新四军不倒!”战士们齐声高呼,呼声震天动地。
如何追书:
【友情提示】追书不用愁,免费领取红薯银币!
【安装APP】 戳这里下载客户端,在客户端内搜索:“126917”即可阅读,每日签到领银币,好书免费读!
【百度搜索】 在百度中搜索:红薯中文网,进入网站并搜索本书书号“126917”,即可找到本书。
微信内可长按识别
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红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