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荒漠中飞驰,夕阳被拉扯成一条红色的线。
返程的路途有些沉重,宇的内心积满疑问,他无法想象严冬是如何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
“舒老师,信……写……内容?”他用结结巴巴的中文询问舒君丽。
“什么?”
“严冬……mother.”
“没事儿,说英文,我听得懂。”
“严冬母亲留下的那封信写了什么?”
“你感兴趣?”舒君丽有些诧异,她并不想提起这件事,“没什么有趣的,不过是个悲伤的故事罢了。”
“悲伤?”宇睁着好奇的眼睛,他在意的当然不是信,是严冬,“严冬还留着当年你送给她母亲的书。”
宇很有教养,也没想象中那么孤傲,说话不紧不慢,一口地道的美式发音。
“什么书?”
“高等代数之类。”
“咦……那些书还在?”舒君丽很惊讶,这在宇的预料之中。
“嗯,都在。”宇故作淡定,其实内心迫切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严冬的信息,“她好像在看那些书。”
“她能看懂?”
“不清楚,但是她家的墙壁上写满了由数字组成的图案,她说是数学,我始终不能理解。”
“数学?!”舒君丽愕然,大脑轰的一声炸响,感觉历史在重演。
“是的,她亲口跟我说那是数学。”
“哪里的墙壁?我怎么没看见?”
“房子里面还藏了一个很小的房间,很难发现。”
舒君丽皱起眉头,房子不是她关心的重点。
“什么样的数学?”
“没看懂,就一些纷乱的数字和字母。”
“难道……她也对数学感兴趣?”舒君丽陷入沉思,像是在问自己。
“你也认为是数学?”
“她母亲是我的学生,是个数学天才,特别擅长解方程。”
宇愣住,大脑被一股电流贯穿,这句话点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什么?”
“数学,没错,就是数学!”宇惊喜万分,一直萦绕在他脑海中的迷雾散开,出现一条清晰的线路。
那是数学推导过程!
“舒老师,那是方程!”
“她在墙上写方程?”
“是的,四周墙壁写得满满。”
“什么样的方程?”
“呃……”宇尴尬地耸了耸肩,“很凌乱,看不懂。”
“太不可思议了!”舒君丽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什么意思?”
舒君丽苦涩一笑,无奈地摇头:“她根本不该看那些书,对她没有好处。”
“为什么?”
“你好像很关心她?”
“哪有,不过是奇怪,她很奇怪,她父母更奇怪。”
“怎么奇怪?”
“她父母的名字就很奇怪,严世金,严世芳,同姓严,中间字还都取世,难道是巧合?”宇生在美国,对中国传统并不是一无所知。
“嗯,”舒君丽点头,眼神黯淡下去,“宇,你是聪明的孩子。”
“舒老师,你能帮我解开疑问吗?”
“什么疑问?”
“关于严冬的疑问。”
“真解开的话,恐怕都是我的错。”
“跟你有什么关系?”
“当年我根本不该把那些书送给严世芳。”
书?这跟书有什么关系?宇心里生起更大的疑团。
“我跟你说个故事吧。”舒君丽望了一眼窗外,随着汽车的飞速穿行,回忆像蒸汽一样在这茫茫戈壁滩上弥漫开来。
2003年,团中央教育部发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舒君丽成了全国第一批支援山区教育的大学生志愿者。
她跟每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一样,对支教充满热情和希望。
生在教育世家的她,见过最真实的农村景象是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农村。
当她真正来到偏远闭塞的大西北山区,极端的生存环境顷刻间颠覆了她的认知,她无法想象,世上竟然还有人这样活着。
作为支教人员,生活上学校已经做出最大诚意的照顾,即便这样,远比想象中艰难。
被褥一到晚上就变得冰冷,床硬邦邦的,经常停电,老鼠四处横行,狼嚎声此起彼伏,大风吹得窗户呜呜作响……
透过门缝向外望一眼,阴晦的天地间,远近横着几座萧索低矮的房屋,这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无助和孤独。
在这样一个荒凉之地,人们的眼神没有光亮,年轻的心不由得产生动摇,什么青春,什么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全部烟消云散,只剩下逃离的念头。
就在这时严世芳出现,那年她刚好15岁,聪明伶俐,纯真无邪。
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舒君丽染上风寒,高烧不退,这个女孩任劳任怨在病榻前照顾。
风寒过后免疫力低下,全身起了荨麻疹,严世芳从山里挖来草药,用土方子教她擦洗,没想到特别管用。
只要一停电,小姑娘就会来敲门:“舒老师,别怕,给您蜡烛。”
……
因为严世芳,舒君丽打消了临阵脱逃的念头,她渐渐适应这里,打心眼里喜欢这个暖心的山里姑娘。
山区学校条件很差,老师不够用,教室也不够用,为了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出现了合并教室。
严世芳所在的就是合并班级,班里不仅有像严世芳这样的初中生,还有年纪稍大的高中生。
上课时,舒君丽既要负责初中部,还要负责高中部,她经常给初中孩子上完,立马就要给教室另一半的高中孩子上。
某日课堂上,她讲到积化和差公式,这个公式是讲给高中部孩子听的,可他们的眼睛看上去空洞得像一个个无底洞。
舒君丽很失望,她看见初中部的严世芳,两眼放光,就像两粒晶莹透亮的褐色宝石。
她走近去看,大为震惊,这女孩竟然已经由积化和差公式推导出了和差化积公式。
“你怎么会的?”
“不知道。”
“之前学过。”
“没有。”
舒君丽又惊又喜,像发现了宝石,试探性的将一套高中教材送给她。
果不其然,她不仅是块宝石,还是块极为罕见的宝石。
这个女孩实在太聪明了,任何公式一点就通,在她的指导下,很快成为高中部孩子的小老师,这不但缓解了学校师资队伍紧缺的压力,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希望工程的伟大意义。
她成了贫瘠大山里的一颗耀眼宝石,即便去遮,也遮不住她的光芒,很快得到县城教育部门表彰,外加长相出众,引来众多爱慕者,情书飞到了她家所在的村庄。
好景不长,某日严世芳没来学校,舒君丽等了整整一个礼拜不见踪影,后得知辍学。
心咚的一声坠落谷底,这个消息如同晴空霹雳,让舒君丽凉了半截。
为了能让女孩继续学习,她与教育局领导来回跋涉几十公里山路,前往她家。
严世芳的父母极其顽固,对女儿的教育丝毫不关心,甚至表现出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他们并不期望女儿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也不在乎她的未来,只是一味地摇头,无论怎么劝说,只有一句话:身体不好,娃不读了。
当时的舒君丽并不清楚严父严母的真正意图,只觉得这二位既愚昧又可恨。
无奈之下,她只得送给严世芳几本书,嘱咐她一定要坚持学习。
就在这一趟趟艰难的奔走中,舒君丽再次发现女孩惊人的天赋,根本不能单单用聪明来形容,她的学习天分可以说是与生俱来,是个名副其实的数学天才。
她的自学速度非常快,不费劲就掌握了高中数学的所有内容,到后来她不得不拜托妈妈寄来一些她大学时念的课本,其中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还有一本《梦的解析》。
作为一名满腔热血的支教老师,她坚信这份事业的伟大,如果严世芳辍学,国家很有可能失去一位栋梁之才。
她一次次前往严家不遗余力地劝说,直到后来遭到严家二老用扫帚轰出门,她的尊严受到极大侮辱。
她痛恨这些山里人,她认为他们都是没有进化完全的野蛮人。
她坐在村头那口老井旁哭泣,当地村民跑来安慰,这才从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得知了事情真相。
严世芳并非严家亲生,她是捡来的,上面还有个哥哥,大她整整一轮,常年在外务工,只有过年才会回来。
严家长子名声不好,游手好闲性格暴戾,至今讨不到媳妇儿,严父严母眼看着儿子就要打光棍儿,便打起了养女的主意。
养父母见女孩出落得一天比一天水灵,情书都飞到家里来了,这还了得,生怕到手的鸭子飞了。
于是,粗暴地将女孩关起来,打骂不在话下,晚上还用铁链子锁住手脚。
舒君丽明白光靠自己运用蛮力根本解救不了严世芳,她得寻求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
“舒老师,求您别再带人来了?”
“为什么?”
女孩撩起衣服,皮肤上青一块紫一块,舒君丽心如刀割。
一年多的支教生涯很快过去,还是没能解决严世芳辍学的问题。
时值新年,舒君丽回到城里,在此期间她与相恋多年的男友见了双方父母。
婚期一再推迟,她答应未婚夫许建明尽快回来,在此之前她必须再回一趟大山,目的只有一个,她要带严世芳离开那个鬼地方。
不巧的是大雪封山,这期间又隔了至少半个月,终于在2004年三月初见到了那个让她牵肠挂肚的女孩。
看见她的第一眼,舒君丽惊呆了。
女孩变了,变得她完全不认识,那钻石般的眼睛不再有一丝光亮,像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佝偻着背瑟缩成一团,即使不说话,牙齿也在莫名的寒颤中咯咯作响。
“他们又打你了?”舒君丽一把抱住严世芳瘦骨嶙峋的身体。
严世芳已经没法开口说话,在她怀中止不住地颤抖,发出一声声如同猫叫般的呻吟,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湿了整个面庞。
“舒老师,结束了,都结束了。”严世芳虚弱地呢喃。
“到底发生了什么?”
她费力地扭头,布满红血丝的眼睛瞥向一侧窗户,上面贴着大红喜字,看上去就像鲜血凝成的一抹残阳。
大脑轰轰作响,那些对人性可怕之处的理解那一刻全部融进了舒君丽的血液里。
“劳您白跑一趟,山里女人不需要多少文化,会洗衣烧饭奶孩子就够了。”一壮汉叼着根香烟歪斜着靠在门边。
“你,你就是严世金?”
“怎么,您认识我?”
“你真的……跟她结婚了?”。
“这难道还有假?”严世金嬉皮笑脸地反问,一看就是个十足的无赖,“难道您不是来祝福我们新婚快乐的?”
舒君丽顿感一阵恶心,难以自持。
“你这混蛋,怎么下得了手,她还未成年!”
“未成年?”男人无耻地笑了起来,“已经年满十五了,山里姑娘哪个不是十五六就嫁人,俺这次回来就是让爹娘早点儿抱孙子。”
“你……”舒君丽捂住胸口,感觉喘不上气来,“你们这是犯法,我报警抓你们!”
“报警?”他歪了歪嘴角,很是猖狂,“你把农村人当法盲?劝你查查资料,国家明文规定,年满14周岁且自愿不违法。”
“她是自愿的吗?她是被你强奸的!”
啊!一声啼血般的长鸣像利刃划破长空,严世芳直挺挺地晕厥过去,眼角流出了鲜红的血,等到再次醒来,她的世界已经消失了。
眼前一片漆黑,像泥沼一般浓稠的黑,无边无际,荒凉寂寥。
她失明了……
如何追书:
【友情提示】追书不用愁,免费领取红薯银币!
【安装APP】 戳这里下载客户端,在客户端内搜索:“125670”即可阅读,每日签到领银币,好书免费读!
【百度搜索】 在百度中搜索:红薯中文网,进入网站并搜索本书书号“125670”,即可找到本书。
微信内可长按识别
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红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