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高宗经营河陇与河陇丝绸之路

长期盘踞青海王国了满足其劫掠财富需求屡犯威胁陇丝路通行太宗责令李靖率讨伐很快俱从平荡朝讨伐取得巨成功其实一定程度上参与事行动使得南北不能相顾遂迅速崩溃战后北部划入版图而南部部分区则由占领随后争夺双方一度爆发短暂虽小挫但鉴其兵雄势众朝难取得彻底胜利而当时后方不稳急需回师平叛是双方迅速化干戈玉帛朝通过公主远嫁实现和亲但是双方对争夺依然暗流涌动贞观十五派首领丞相宣王发动政变企图劫持可汗南奔迅速粉碎这里虽无直接证据表明参与其事但他纵容默许其作并非令人意外不过杰出政治家太宗与弃宗弄赞他们非凡气度与魄力保证了双方对和平邦交坚守故终贞观陇局势基本稳定

贞观二十三(649)五月一代英主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高宗十月下诏册封赞府(普)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弃宗弄赞亦致书相长孙无忌称: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心者当勒兵赴国除讨并献金珠宝十五种太宗灵座高宗很高兴是进封其寳王赐杂彩三千段并刊石像形列昭陵玄阙弃宗弄赞亦薨因其子早死赞普位由孙子芒松芒赞继承故幼主临朝局面难避免此时王国政柄皆操相噶尔·东赞域宋因此他决策直接决定着王国发展方向

高宗帝国强势崛起继戡平阿史那贺鲁乱后廷不仅迅速将西突厥纳入版图而且国威远播至岭外将疆域推进至火罗斯坦与并通过广泛设立羁縻府巩固既有成果与此同时当时因内政不稳噶尔·东赞域宋(即禄东赞)专注国内而无暇他顾他先后戡平洛沃藏尔夏叛乱强化王国制度建设此颁行钦定六清査户口并完善税制区分户与民户(即所谓关系等无力挑起边衅继续与维持友好关系然而随着局势稳定及国力增强开始锐意进取并由此开启了蚕食吞并历程

相噶尔·东赞城宋是杰岀政治家与事家旧史赞其颇晓兵术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并兼诸羌雄霸西土东赞有力焉如果说噶尔·东赞城宋秉政前期稳定内部那么他秉政后期则开始倾力经营青海向北发起扩张他首先将目标指向西南白兰诸羌其恰好居缓冲经略必须占领显庆元(656)十二月将禄东赞率兵一十二万击白兰羌苦战三日初败后胜杀白兰千余人境上侵掠生存危机严重曲党项诸部也面临威胁纷纷内徙其处者其役属及至又有白狗舂桑白兰等诸羌所破而服属焉也就是说自龙朔党项等诸羌开始沦属部由此打开了北侵门户

当然并不单纯兼并诸羌部族满足它下一步即直指衰弱不堪控制战略要青海区——这一号称五条交通动脉心脏向北可俯瞰往西可挺进西域走出封闭青藏高原进而控制丝绸辅道——又可增加其防御纵深防止强敌对他可能发动犁庭扫穴攻击故必须将收入囊中实现称霸东亚梦想

1.乌海战与吞并

高宗即位帝国锐意经略西域集中精力戡平阿史那贺鲁趁机向发起试探性进攻了迷惑显庆两次遣使赴既主动朝贡又恳请和亲如显庆二遣使献金城城上有狮子驼马原羝等并有人骑并献金瓮金颇罗等献金盎金颇罗等复请昏企图和亲方式竭力制造与交好假象掩盖他对渗透与人侵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对长期追求战略目标放弃相反却积极推进这一过程实施对此P.T.1288号 《敦煌本历史文书·事纪》曰:

及至羊(659即显庆四赞普驻鹿苑论东赞前往(阿豺)达延莽布支乌海东岱处与朝苏(定)方交战达延亦死八万众败一千

事实上这次乌海战作争夺最早冲突也是规模较一场战争不少人对史籍记载八万众败一千理解颇有分歧一般人认实际上并非如此文中达延·莽布支原系小王他很早就降附他所率八万主体上虽是部族但理应视作本部一部分此役主帅达延.莽布支阵亡此人王庭位极高是位居亚相宰辅重臣战死无疑表明挫败《新书·上》记载此事发生显庆三遣使赴请婚未几内附禄东赞怨忿率锐兵击显非可汗诺曷钵他自即位来一直忠心事并接受册封因此不存重新内附问题因此只能解释投靠小王达延.莽布支所率部落禄东赞怨忿精锐部队进犯并非向求婚遭拒后恼羞成怒而是与其亲密助手战殁十万溃败有关

需要指出汉文传统文献中乌海史料阙载而造成后世对此不甚了了然而也并非无迹可寻上文史料涉及边将苏方(即苏定方缺文)我们可顺着他活动轨迹进行考察发现其人系指挥显庆元至二戡平西突厥叛乱主将显庆三归朝献俘显庆四返回凉此后何往史无明载然而根据朝旧制边将不离戍区将帅不离部伍惯例显庆二至四他不可能继续东返源有警唯一可调动应急应即此部因此肯定文书反映出此役击败方主帅苏方当属苏定方无疑

显庆五(660)八月也就是发生乌海战后第二史籍还提到禄东赞遣其子钦陵将兵击内附故也表明此战深刻影响此后龙朔钦陵与不和迎相表奏各论曲直国家依违与夺当时朝正东征高丽西面又拓疆岭外还要应付安西四镇不断蔓延叛乱正陷多面作战困境被迫区采取守势当然重要朝廷内外对战略价值认知严重不足青海意图认识不清加上长期来形成夷狄相攻中国观念根深蒂固不断向廷上表要求各论曲直又进步强化了朝对争端固有认识而没有看到一步步

蚕食吞并现实模棱两可态度漠然视立场坐视深陷危境而无动

朝对局势无所作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相噶尔·东赞域宋自显庆四放下国内庶务一直坐镇企图倾全国力一举消灭对此PT1288号《敦煌本历史文书·事纪》对东赞域宋活动记载颇详现摘引相关内容如下:

11.及至猴(显庆五即660)赞普驻墨竹·吉介论东赞(仍)

12.及至鸡(龙朔元即661)赞普赞普驻美尔盖论东赞

13.及至狗(龙朔二即662)赞普巡临驻彈祜等论东赞货尔方征集象雄供亿

14.及至猪(龙朔三即663)赞普驻南木东论东赞

相噶尔·东赞域宋坐镇除了指挥事行动还策动内乱配合征服龙朔三臣素和贵犯罪逃奔具言虚实是发兵讨伐可汗曷钵与其妻弘化公主率数千帐逃离国都走依凉恳请徙居内高宗都督郑仁泰青海道行总管

率右武卫将独孤卿云辛文陵等分屯凉鄯二此时已经破亡势力被排除岀青海至此朝才感受到问题严重程度积极布置陇防御并开始援助然而时已晚

六月左武卫苏定方安集使节度诸麟德二(665)正月遣使入朝上表称请与复修和好并请赤水牧野遣使赴不仅期待得到朝对他占据

部分疆土承认而且与屡遭其侵扰复修和好条件企图进一步获取原属赤水请求自然遭到高宗拒绝廷也遣使赴王庭并正式下诏责让这场和谈因双方立场悬殊并毫无妥协故谈判破裂势难避免

了守住这些新征服噶尔·东赞域宋继续主政身份长期驻节强化对镇抚对此P.T.1288号事纪》还记载:

15.及至鼠(麟德元即664)赞普出巡北方论东赞

16.及至牛(麟德二即665)赞普驻悉立都那论东赞

17.及至虎(乾封元即666)赞普驻悉立下都那论东赞自境还悉立山颈部患痈疽

18.及至兔(乾封二即公元667)赞普至倭儿芒论东赞薨日布

相噶尔·东赞域宋这位对王国崛起居功至伟人物他自永徽元(650)秉政王庭直到乾封二(667)薨日布除了辅政初期他前后执掌政柄二十八其中十八度过说其一生功业系噶尔·东赞域宋死后位由其子噶尔·赞聂多布噶尔·钦陵先后执掌他们继续执行乃父遗愿坚守便成他们毕生信念 朝由失去这块战略要使得丝绸南翼——西 陇右形势陡然紧张因此恢复便成朝必须完成目标双方展开激烈争夺其中尤非川青海战最关键

2.非川

龙朔三(663)五月重臣素和贵叛逃并向透露王国虚实长期统率重兵并屯集相迅速做出举出兵决策遂灭尽有其次月败亡消息传至举朝震惊高宗立遣名将苏定方节制诸急赴京做出姿态然而先机已失造成太宗青海取得战果化乌有

朝势力被逐出当时东西两面用兵兵力非常紧张虽有心收复但困难重重不过恢复决心并未泯灭乾封元(666) 更封(诺曷钵)青海国王总章二(669)九月如何应对难题高宗诏左相姜恪右相阎立本左卫契必何力等商议对策讨论结果主要有三种意见:即反对出兵相机出兵与坚决出兵阎立本认饥馑粟价腾踊闾阎有饥乏若兴师远伐将转益忧劳财政困难不主张出兵契必何力则认青海路遥才到便即西走;且山路险阻远逐甚难即使粮虽继未易深人但鉴其开春必来侵逼提出骄兵麻痹对手然后 命将出师一举可灭他从纯战术角度主张选择时机待机而动姜恪则认归附日久乘胜逼必不能御傥若不救坐见灭亡此则边境忧虞无所控告既亏圣德又沮国威边境安危圣德国威待振等全局出发主张坚决出兵但眼下应先赈恤部众 且使小得存然后更图廷议众说纷纭议竟不定最终不了了

朝举棋不定因成功征服了从而可有效获得其经济资源不仅贡赋粮马匹也半出其中而且因占据青海高原获得居高临下理优势形成对西域威慑咸亨元(670)四月西犯陷西域十八又与连兵阗袭占龟兹拨换城安西四镇岌岌可危最后被迫北迁西

需要指出此时武功已臻极盛说取得了历史上空前盛业北疆先后逐灭东突厥与薛延陀汗国自杨隋来屡征不捷高丽国总章际被彻底征服;西疆则一统西域并远迈葱岭然而青藏高原强势崛起它不仅天山攻拔四镇而且忽视获得巨胜利吞并朝藩属并将势力逐出青海

针对西部不利局面尤其安西四镇即将陷落前夕廷果断做出了远征青海策应西域决策下令东征高丽名将薛仁贵任逻娑道行总管左卫员外阿史那道真左卫将郭待封由他们率众十余万远征并护送可汗诺曷钵归国理政此役朝表面上征讨还其故实质上是捍卫疆土与宗主权不容染指真实告白当然薛仁贵统率试图围魏救赵策略迫使解除对四镇围攻并稳定西域局势此役《新书》卷一百十一《薛仁贵传》记载甚详其文曰:

咸亨元入寇逻娑道行总管率将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击待封尝鄯城镇守与仁贵等夷及是耻居其下颇违节度非川将趋乌海仁贵日:乌海险而瘴吾入死可谓危道然速则有功迟则败非岭宽平可置二栅悉内辎重留万人守吾倍道掩贼不整乃约赍遇贼多所杀掠获牛羊万计进至乌海城待后援待封初不从领辎重踵进率众二十万邀击取粮仗尽没待封保险仁贵退非川益兵四十万来战王师仁贵与将论钦陵约和乃得还遂没

此次十余万都城逻娑(即逻些)作此次行表明朝不仅决心严惩 或许有胜利后直捣黄龙甚至有志逐灭冲天豪气然而事实发展并未如人所料薛仁贵统率这支远征兵至非川后他亲统主力轻装方式倍道兼程直趋乌海而将辎重粮秣留非川令副将郭待封率万人置栅固守当薛仁贵到达口时遭遇后勤部队(或者根本就是游牧部族)获取牛羊万计并趁势到达乌海城然而副将郭待封不听节制竟然擅自行动二十万击溃辎重粮秣丧失殆尽薛仁贵获取补给而退非川又遭四十万众迎击全线崩溃被迫与钦陵约和而还此役几乎全覆没朝收复希望成泡影

此次非川朝何惨败告终?显然将帅不和指挥不当自然是此役失败重要因素副将郭待封也是一位资深资历与仁贵等夷耻居其下颇违节度不从仁贵领辎重继进当引兵继至乌海遭到二十余万邀击兵溃败走粮及辎重并贼所掠导致心动

摇;而薛仁贵主力也遭毁灭性打击当然青藏高原特殊理环境及气候条件无疑也是克服障碍《通典》卷一百九十《边防六·西戎二》条提到冷瘴

其()国岀鄯城五百里过乌海部落弥多弥苏毗及白兰等国界……盛夏节气如中国暮春山有积雪有冷瘴令人气急不甚

同书卷还记载万岁通天二(697)相钦陵与朝使者郭元振野狐和谈时钦陵放言汉不能疫疠云:

但中人士深谋多计天下诸国汉并穹塞靡不磨灭矣块然独非汉不贪其土不爱其臣仆实陵兄弟小心谨密得保守……且鸟海关源阻深风土疫疠纵有谋夫猛将亦不能患矣故陵无敢谬求

上文《通典》中常常提到冷瘴疫疠瘴气它们实际上就是特指这种高山反应低海拔区生活很难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自然环境通常他们高原反应剧烈如上此前因倍道行缺乏适应高原环境必要时间而且体力消耗一定很这样造成后果更加严重因此赓哲推测薛部

失败原因一是部队已经被疾病折磨疲惫不堪了也就是说青藏高原严酷自然环境必然成逾越障碍

非川朝自立国来对外战争中遭受最严重挫败无论对还是乃至东亚局势都产生了非常深远影响对李而言随着间缓冲消失两国从此直接毗邻尤其边界中间区处势平坦槽型便骑兵纵横驰骋此后不断由此进犯李祸自此几与(朝)相始终而言朝因兵败非川使得他回归故希望破灭被迫一再北迁朝卵翼下部民而言此役青海区不仅被纳入他事轨道并成功阻止其他强权染指企图而且通过击败东亚头号强国确立真正意义上强国标志着亚洲形成三强并立格局

3.青海

咸亨三(672)四月臣仲琮人朝再次试探朝对他吞并反应尤其极关注对他占领合法承认朝兵败非川精锐丧失殆尽一时很难通过武力方式解决纷争被迫同意进行外交谈判高宗诏见使者仲琮时斥责本是甥舅素和贵叛主奔走信其间

侵逼招其叛士夺其土我遣薛仁贵等安辑慕容掩其不备伏甲击破既又寇逼凉欲陷城堡其故何也?这些问题已超出使节回答范畴仲琮尴尬回应:臣受命贡献而已攻战非臣所得预闻也高宗对一番训斥使节并非秉政用事本可通过杀其礼来借机发泄不满然鉴双方邦交考量厚赐而遣

随着西域局势巨变再次提出求和上元二(675) 臣论弥来朝请求朝与修好高宗所拒绝是决定强力方式迫使接受他主导下和平三月出兵人寇鄯芳四使得陇右南部烽燧频举烟尘不息廷从临近陇右凤等征兵并令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统领同月高宗下诏周王显道行元帅领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都督相王轮道行元帅领左卫将契宓何力等不久又进犯陇右败守将 威胁关中西部廷启用东征高丽名将刘仁轨尚书左仆射出任洮镇守使然亦无功

仪凤二(677) 十二月廷鉴朝廷应对乏力是发布征兵诏敕关内东广招猛士其文日:

朕君临宇宙司牧黎元普天罔不率服蕞尔僻居遐裔是其邻国是乃夺其土宇往者暂遣偏裨欲复王故义存拯救事匪称兵辄肆昏迷潜相掩袭既无备预颇丧师徒因此鸱张每思狼顾除凶伐叛王者所急前岁将发六问其罪戾小寇无劳按甲息兵庶其改过不思惠爱更起回邪敢纵狂惑寇盗或攻围镇成或驱抄羊马烽燧频举烟尘不息候隙乘间倏来忽往比者止令镇遏未能即事翦除莫怀宽遂长包藏祸盈恶稔当自覆灭今欲分命将帅穷其巢穴克清荒服必寄英奇但秦雍俗称劲勇汾晋人擅骁雄宜令关内东诸广求猛士京者令中书门下庙堂选试委使人与县相知拣练有膂力雄果弓马灼然者盛宜甄采猛士

前述名将刘仁轨上元二八月始出镇西讨有所建请但屡宰相李敬玄压制由是有隙因奏西镇守非敬玄不可敬玄自非将帅 而固辞不就然高宗称:仁轨若须联联且行卿安得辞?仪凤三(678) 正月廷任命中书令李敬玄道行总管西镇抚使都督代刘仁轨高宗征招猛士同时还征发剑南山南将士入援准备多路共举绝对优势兵力击溃收复

七月战幕开始拉开先战龙支张虔勖与一日两阵斩馘极多薛宗正认或许这是故意诱敌深入九月李敬玄等率十八万西进将论钦陵决战青海交战中副将刘审礼贪功冒进钻进预设口袋阵既无继援遂没主帅李敬玄则怯懦惧战按兵不救当得知刘审礼战殁狼狈还走(廓广威县)承风岭阻泥沟自固危急时刻幸赖黑齿常夜袭敌营虏众溃乱其将跋设引兵遁去就出兵规模而言此次青海役要远远非川朝遭受远比上次更严重挫败使得收复计划破产

此次青海战役失利朝廷选将不慎用人不当看重资历而不注重是否有将帅朝出镇统兵宰相李敬玄他不仅不谙将略而且怯战惧敌致使陷失败正如非川作战环境乌海与非川这两青海湖源郡;此役则发生青海而刘审礼战殁后主将李敬

狼狈还走承风岭

此役发生青海也就是青海湖附近其承风岭当初战严耕望先生认承风岭约今(青海)贵德峡稍南或即千户庄附近赓哲则认承风岭极有可能青海湖偏西南不过上述双方说法纯属推测他们并无史实根据

根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二百二胡注见解前者引宋白说法是西南至廓广城(按当广威本化隆玄宗先天元改化成)县故承风岭一百九十五里而后者则引杜佑说法承风岭广威县西南东北去鄯三百一十三里也就是说承风岭西南而廓广威县西南东北离鄯三百一十三里一百九十五里

检《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上》鄯条:西三百里有振威威戎西三百五十里)绥和守捉(西南二百五十里)……鄯西南至廓二百四十里又《新书·理四》:其振武……又西二十里至赤岭赤岭系边界日月山也是边界故可推知承风岭应赤岭振威威戎两绥和

守捉西南现青海湟中县境内应离青海溺东北不远

青海役发生上次非川东北它虽处青海高原两者理环境却差距明显非川位赤岭西剧烈抬升作用导致它海拔一般3200米左右比较典型青海高海拔区;而湟中位置今青海其海拔状况与赤岭西非川差异非常明显它多保持2000米范畴青海高原海拔最低如果说这次兵压境肯定没有习惯高原环境足够时间然而此次由鄯(即今青海乐都)出兵易言北部开拔到南部队并未经历海拔变化即使他们存高原反应至少不会特别明显因此此役遭受空前严重溃败事实上与用人不当将帅怯弱无谋密切相关而绝非对高原气候不适应或者高原反应剧烈所致

4.良非川战与湟防御

(1)陇经略调整与良非川

仪凤屡犯边塞朝虽安辑但因则疆场日骇然而又未闻上策高宗苦思破敌乏术特召侍臣问绥御对此《册府元龟》卷九百九十一《外臣部·备御四》记载甚详现迻录君臣相关议论如下:

给事中刘景先认则兵威未足则国力有余宜抚养士卒守御边境中书舍人郭正一说:作梗岁已深兴师不绝非无劳费近讨则徒损兵威深入则未倾巢穴臣望少发兵募且遣备边明立烽堠勿令侵掠待国用丰足即一举而灭给事中皇甫文亮认且令 将镇抚蓄养将士良吏营田救粮储必待足食方可一举而取

高宗深叹自己深宫未尝躬擐甲胄亲践戎行宿将旧人多从物故自非授戈俊杰安能克灭凶渠?今侵我边境事不得已须善谋中书舍人刘祎自古圣主明君皆有夷狄时扰边隅有同禽兽得其土不可攸居被其冯(凭)陵未足愿戢万乘宽万姓给事中杨思征也说:圣人御物贵从时今凶奴陆梁边夷桀黠弗能怀德未肯畏威和好臣谓非便

中书侍郎薛元超说:敌不可纵纵敌则患生防边则卒老不如料拣士卒一举灭帝顾谓黄门侍郎来恒说:自李動亡后实无好将当今唯张虔最等差优耳恒奏日:昨者洮兵马足堪制敌诸将等失部分遂无成功当今更无好将诚如圣旨各方莫衷一是竟议不定

概括上述君臣给事中刘景先与皇甫文亮中书舍人郭正一主张积极防御待条件成熟后一举而灭(取)给事中杨思征中书舍人刘祎黄门侍郎来恒主张消极应对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中书侍郎薛元超则主张积极进攻应对也就是说此次朝议结果中央决策机构虽未达成共识但鉴充满失败主义情绪朝廷虽心犹未甘积极进攻态势应对廷又缺乏相应实力与手段是主张积极防御意见逐.渐成此后朝应对主流意识

需要指出朝继非川青海惨败不仅使恢复无望归复计划也变得脱离实际尤其既灭又破西域他又寇逼凉兵锋开始威胁到西陇右

高宗调露二(680)秋七月间又发生良非川当时将赞婆与降重臣素和贵等率贼徒三万余屯良非川西镇抚使李敬玄他自源兵败后一直鄯两布置防御但仍难阻止凌厉攻势是岁将赞婆率来袭双方战湟中又遭败绩廷遂罢免其西镇抚使刺史另擢黑齿常此后开耀元(681)五月黑齿常率精骑三千与力战良非川杀获二千级获羊马数万赞婆等单骑而遁此前青海黑齿常就已崭露头角副将刘审礼败殁主将夜袭贼营敬玄因此得还

青海役中多遭败绩唯黑齿常所部表现突出因此战后他由左领员外将被破格提拔左武卫将兼检校左羽林副使良非川战后廷又经略使;令李敬玄镇鄯

他遂成长镇守阻遏主将良非川具体位置《旧书高宗下》称:良非川西镇抚使李敬玄与将赞婆战湟中败绩可知良非川处湟中而上次青海役所承风岭亦湟中它们由同处一县故驿道沿线烽燧得到了快速发展

黑齿常源堪冲要朝非常有必要增兵镇守这必有飞輓而且粮饷转输困难同时国家也耗资巨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岁收五百余万石由是战守有备焉永隆二(681)得知赞婆营田青海他亲率精兵一万驰掩其屯破其众悉烧粮層获羊甲首不赀高宗下诏书褒奖永淳元(682)十月人寇娄师德将兵击白水涧八战八捷高宗其有文武材而擢左骁卫郎将经略副使严烽逻开屯田虏谋稍折

高宗时期兵力配置常常伴随战局变化而发生相应调整如龙朔三(663)五月逐灭防止其北犯高宗都督郑仁泰青海道行总管帅右武卫将独孤卿云辛文陵等分屯凉鄯二仪凤势益张时常入寇鄯坊(芳)等有鉴朝决定加强这些防务有针对性部署兵力实行重兵集结下重点防御故使得防御水平有所提高当然这还体现一些队屯防机构设置如临洮莫门积石等镇防机构设置等

①临洮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九《陇右道上》 条曰:

狄道下府天宝初割兰狄道县又别置安乐县置临旧郭有临洮久视元宝应元

《旧书》卷三十八《理一》陇右节度使条曰:

临洮城内管兵万五千人马八千匹

《旧书》卷四十《理三陇右道》狄道郡条曰:

有临洮久视元宝应元

考诸上述诸史临洮乃久视元所置城内管兵一万五千人陇右兵力最雄厚

《通典》卷一百七十二《郡二·序目下》条曰:

西平郡西百二十里仪凤二李乙夫置管兵万四千人马六百五十匹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九《陇右道上》条曰:

西一百二十里仪凤二中郎将李乙夫置管兵一万四千人马六百五十三匹

《旧书》卷三十八《理一·关内道》陇右节度使条曰:

西百二十里管兵四千人马六百五十匹

《新书》卷三十八《理四.陇右道》西平郡鄯城县条日:

仪凤三有土楼山

考诸上述诸史《通典》《元和郡县图志》皆称其仪凤二设置管兵一万四千人马六百五十匹;《新书》仪凤三管兵四千人《通典》《元和郡县图志》 均当朝人著当朝史且两书作者均曾任宰相完全有条件接触国家档案故其言更可靠故《新书》记载时间误其管兵四千人抄录时漏字所致西一百二十里《通典》《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略同然后者还载鄯城县东至一百二十里仪凤二分湟水县置北枕湟水西即土楼山可知治所即鄯城县无疑

③莫门

《通典》卷一百七十二《郡二·序目下》条曰:

莫门临洮郡城内仪凤二管兵五千五百人马二百匹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九《陇右道上》《旧书》卷三十八《理一·关内道》陇右节度使条与《通典》卷一百七十二《郡二·序目下》条完全相同《新书》卷四十《理四·陇右道》临洮郡条:

临洮郡县一:临潭有莫门仪凤二

会要》卷七十八《诸使中》节度使条:

莫门仪凤二开元十七移隶临洮百姓隶岷置临

十七四月又改临洮是也

考诸上文莫门系仪凤二设置临洮郡城内管兵达五千五百人比较史载是秋八月命刘仁轨镇洮十二月乙卯发兵讨此洮即莫门其所洮水进犯陇右重要通道上游显然遏制而置

④积石

《通典》卷一百七十二《郡二·序目下》陇右节度使条曰:

积石宁塞西百八十里仪凤二管兵七千人马一百匹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九《陇右道上》条:

积石西一百八十里仪凤二管兵七千人马一百匹

同书卷条又云:

积石西一百五十里仪凤二西临北枕黄即隋饶郡所理

《旧书》卷三十八《理一·关内道》陇右节度使条曰:

积石西百八十里管兵七千人马三百匹

会要》卷七十八《诸史中》曰:

积石达化县西界贞观三置静边镇仪凤二额焉

《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九《西里》日:

积石远(系讹)化县西界贞观中初置静边镇仪凤中升

《新书》卷四十《理四》陇右道亦曰:

宁塞郡本浇天宝元更名.达化县西有积石本静边镇仪凤二东有黄沙戍

《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天宝元正月条胡注云:

积石西百八十里兵七千人

考诸史籍积石宁塞郡西一百八十里达化县贞观三置静边镇;仪凤二始置西临北枕黄由青海源北上重要通道故屯兵七千人扼守北犯要冲

易言高宗自仪凤间开始除了原有沿边叠等集结重兵湟水及洮水这些东侵分别设置了临洮莫门积石等镇防机构建立起阻扼进一步入侵防线遏制其对进犯维持边境安宁客观上发挥了比较好作用

5.高宗经略陇与陇丝绸路走向

贞观太宗了彻底消除寇边掠境断然下令李靖率西征青海王国迅速土崩瓦解其北境被纳入帝国版图此后朝推行羁縻政策积极扶植势力并通过册封制度确立双方宗藩关系挺进青海侵人诸羌王国也积极向北推进南境部分区落入掌控遂成疆土相连邻国强国迎头碰撞危机日益临近随后双方虽一度发生松但通过双方和亲危机暂时得到有效管控未能演变成严重事对抗

高宗践祚后朝戡定西突厥贺鲁西突厥全境被纳人帝国版图并应岭外诸国进步将羁縻府拓展至岭外火罗斯坦与此期间相噶尔.东赞域宋秉政他积极强化内政管理待局势稳定后迅速移师北进夺取属部诸羌从而打开了北侵通道接着继续挥戈北上将进矛头直指虚弱不堪此时朝内部由政争激烈西部主要精力经营西突厥不断遣使朝贡和亲表象下朝丧失应有警惕境内小可汗先后被并入王国扩张不断取得进展导致乌海爆发此役朝虽取得重胜利但未进一步采取措施巩固战果随后倾全国讨伐朝对此缺乏足够认识隔岸观火无动相反却征调主力东征高丽东征取得决定性胜利局势已无法挽回此后遣使赴不仅要求朝承认既成事实而且希望进一步获取赤水遭到高宗皇帝断然拒绝双方和谈遂无果而终

灭亡举朝震惊廷研究对策当时朝东西并举兵力严重不足被迫暂缓用兵随后向北进西域攻陷西域十八袭占龟兹拨换城安西四镇岌岌可危此危殆廷果断做出远征青海策应西域决策将薛仁贵统率十万远征因将帅不和加上极度不适应高原气候而兵败非川迫使汗族北迁此后再次决战青海又遭溃败十八万众几乎全覆没

上述两役惨败不仅导致复国无望而且使得朝收复计划变得遥遥无期此后朝虽取得良非川胜利但规模有限并不足改变青海整体局势关键占据青海理上优势并且获取补给基使得其势力更加强兵锋开始指向西与陇右威胁陇丝路颇有切断西城与关中联系态势而言朝战局开始逆转并全面转人战略防御西陇右鄯坊等时常遭到侵扰朝开始叠等驻防实行重兵屯集下重点防御尤其湟水洮水还分别设置了临洮莫门积石等镇防机构构筑起阻扼入侵防线对遏制其继续进犯维持边境安宁客观上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高宗时期陇丝路自太宗贞观已经成功消除了来自北面蒙古草原突厥威胁也消弭了来自南面侧翼骚扰使得陇右西丝路畅通无阻此背景下丝路骨干线路具有草原丝路丝路辅道——道无法比拟优越自然条件及相对便捷路线选择而不可避免带来

了草原丝路与衰落如果说陇辅道高宗永徽间尚可通行那么显庆咸亨仪凤调露间爆发规模战争而此后频繁岀兵陇右南部不仅使得商旅视丝路畏途而且陇右丝路南道也常遭劫掠丝路陇右段中道与北道成这条东西方贸易通道当然选择

书评(0)

如何追书:

【友情提示】追书不用愁,免费领取红薯银币!

【安装APP】 戳这里下载客户端,在客户端内搜索:“102130”即可阅读,每日签到领银币,好书免费读!

【百度搜索】 在百度中搜索:红薯中文网,进入网站并搜索本书书号“102130”,即可找到本书。

微信内可长按识别

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红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