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东蹲墙根儿底下,琢磨了一会儿,嘿,有谱了。
这天傍晚收摊,他特地留下几块瞅着挺齐整的檀香皂,又拐到供销社。
现在跟供销社的人混熟了点儿,买点东西方便多了:扯了几尺“的确良”布料,还称了二斤白糖。
这年头,白糖可是金贵东西!
他提溜着这些玩意儿,没直接去敲苏家门,先回了自个儿家。
“妈,给您买的香皂、白糖。这布,您看着给小雅扯件新褂子呗。”他把东西递给王秀莲。
王秀莲一看,眼睛都亮了:“哟,东子!你这孩子,手里有俩钱也不能这么花啊!这得多少票子?”
嘴上念叨着,脸上那笑,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应该的。”林卫东笑了笑,装作不经意地问,
“对了,妈,我瞅着隔壁苏叔……嗓子好像不得劲儿啊?老听见他咳嗽。”
王秀莲一听,叹了口气:
“可不是嘛!老毛病了,天一凉就这样。听兰兰她妈说,这回挺厉害,家里买药都快揭不开锅了,唉,真难……”
“是啊,老邻旧居的。”林卫东赶紧接话,
“妈,咱家现在缓过来了点儿。苏家以前帮过咱,我这儿……正好剩下两块香皂,还有白糖。”
“要不……您替我送过去?就说是……感谢他们上回借咱东西,街坊邻居的,互相搭把手嘛。”
他特意让老妈出面,又扯了个“谢”的由头,这样不扎眼,苏家也容易接。
王秀莲是个实在心肠,听儿子这么一说,立马点头:
“哎,是这个理儿!你苏叔苏婶儿都是实在人。成,妈这就去!”
说着,王秀莲就拿着林卫东分好的香皂和白糖,出了门,咣咣敲了隔壁苏家的院门。
林卫东没跟过去,就站在自家院里,支棱着耳朵,听隔壁的动静。
他听见老妈说了来意,苏家婶子果然一开始死活不肯收:
“秀莲妹子,这哪成啊!使不得、使不得……”
老妈就按他教的那么说:“邻里邻居的,应该的”
“上回多亏你们了”、“俺家东子特意让捎来的”……翻来覆去那几句。
推了半天,最后苏家婶子还是没犟过,带着点儿不好意思,又挺感激地收下了。
林卫东能听见苏婶子一个劲儿地“谢谢啊”、“太麻烦你了”,
还隐约听见,苏若兰也在旁边小声说了句“谢谢林阿姨”。
没多大会儿,王秀莲回来了,脸上挺高兴:“东西送去了,兰兰她妈一个劲儿谢咱呢。”
林卫东点点头,心里也落下一块石头。
行,头一步算是成了。
这点东西顶不了大用,就是递个话:我林卫东,不是以前那混小子了,现在能搭把手了!
晚饭后,天慢慢黑透了。
林卫东在自己屋里,就着那昏黄的电灯泡,正用铅笔在本子上,划拉明天的进货单子。
突然,院门给敲响了,挺轻的,“叩、叩、叩”。
“谁啊?”王秀莲在堂屋扬声问。
门外传来一个细声细气、有点儿怯生生的女声:“林、林阿姨,是我,苏若兰。”
林卫东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铅笔都停了,下意识就站了起来。
王秀莲赶紧过去开了门。
苏若兰站在门槛外头,手里端着个小搪瓷碗,碗里好像是几个刚出锅的白面馒头——
这年头,白面馒头也算一道“荤菜”了。
门口灯光暗,照得她脸蛋红扑扑的,人看着挺紧张,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
“林、林阿姨……”苏若兰声音细细的,带着那股子小姑娘的害羞劲儿,
“这、这是……俺家刚蒸的馒头,您、您跟叔叔,还有卫东哥……尝尝……谢谢……谢谢你们送的东西……”
王秀莲连忙把碗接过来,热情地拉她:
“哎哟,是兰兰啊!快进来坐,进来坐!这孩子,恁客气干啥!送点东西有啥!”
“不了不了,阿姨,我……我妈还等我呢。”
苏若兰赶紧摇手,可那眼睛还是忍不住,往屋里瞟了一下。
正好,林卫东也从自己那屋出来了。
俩人目光一对。
苏若兰那脸,“腾”一下就更红了,跟熟透的山里红似的,赶紧把头低下,不敢再看他。
林卫东看着她那又羞又窘的样子,心里头没来由地就软了一下。
“这丫头,干干净净的,怯生生的,跟朵没开透的小花似的。上辈子我真是瞎了眼,身边这么个好人儿愣是没瞧见……”
“哟,若兰来了啊。”林卫东尽量让自个儿声音听着和气点儿,“替我谢谢苏叔、苏婶儿。”
“嗯……”苏若兰跟蚊子似的应了一声,
然后像是使了老大劲儿,从褂子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蓝格子布缝的针线包。
那针脚又细又密,一看就是费了一番功夫和心思的!
她把针线包往前一递,送到林卫东跟前,头埋得更低了,声音小得快听不见:
“这、这个……是……是我自己做的……送、送给你……谢谢你……”
说完这话,她好像浑身力气都用光了,不等林卫东有啥反应,转身就跑,
跟兔子似的蹿出了院子,就留下个单薄、慌慌张张的背影……
林卫东拿着那针线包,傻在那儿了。
只感觉,手里针线包还热乎乎的,好像是她指尖的温度……
针线包做得挺巧,上头还用彩线绣了朵小小的橙色的迎春花,不咋鲜亮,但瞅着挺精神!
王秀莲瞅瞅儿子那傻样,又看看跑远的苏若兰,脸上那笑啊,有点儿意思了。
林卫东捏着那小小的针线包,嘴角不知不觉翘了起来。
“嘿,重生回来,除了挣票子心里踏实,这感觉……好像还真不赖!”
不过,现在还不是琢磨这些事儿的时候。
生意得想辙做大呀!
肥皂、收音机是走量,可一个赚不了几个子儿。
电子表倒是来钱快,可一来,货源不稳当;二来,买得起的人就那么些……
哪能天天有人,掏一百多块买表呢?
林卫东心里门儿清,摆地摊这点儿小买卖,眼瞅着就快到头了,赚头也就那样了。
他得搞个“硬通货”!
一个能让市场炸开锅、让他一口气攒够本钱的“爆款”!
这年头,啥玩意儿能成爆款呢?
林卫东的眼神儿,瞄向了街上那些穿喇叭裤、戴蛤蟆镜,一门心思要“跟别人不一样”的年轻人。
肚皮问题解决了,脑袋里的想法就开始冒头了。
特别是小年轻,他们想看外面的世界,想要新鲜玩意儿,想听……流行的歌!
八十年代初,啥歌最火?
如何追书:
【友情提示】追书不用愁,免费领取红薯银币!
【安装APP】 戳这里下载客户端,在客户端内搜索:“128881”即可阅读,每日签到领银币,好书免费读!
【百度搜索】 在百度中搜索:红薯中文网,进入网站并搜索本书书号“128881”,即可找到本书。
微信内可长按识别
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红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