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长安与西域之间的草原丝绸之路

唐代丝绸通常指由帝都长安跨关中越陇陇右(包括与大致平青海)直通交通线并以通戈壁绿洲为特征构成了这时期丝主体学界习惯上称为“大丝“大丝或“大商需要指出此“大丝”虽构成了长安域丝主体部分但并非唐代丝全部实际上唐代还存在着位于纬50度附近“横贯欧亚大陆草原地带”丝绸我们般称为草原丝绸其大体上由关中向跨过长线以后穿越蒙古草原(今阿尔泰)并部分径直去中亚欧洲从而成为唐代丝绸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唐代草原丝绸贞元朝宰相贾耽在《皇华四达记》中记载唐入四夷其“最要者七:曰营入安二曰登入高丽渤海三曰夏塞外通大同云中四曰中受降入回鹘五曰安六曰安南通天竺七曰广通海夷其中“夏塞外通大同云中”与“中受降入回鹘它们均属关中通往塞外草原丝绸范畴

唐代草原丝起源于先秦赵诸国因开疆而辟岀

秦汉时期“驰”与“直”又进步地对其加以拓展特别是始皇先是“为驰于天下”接着令蒙恬“击胡悉收南地为塞”“而通直自九原云阳因边堑溪谷可缮者缮又《史记·蒙恬传》亦载“始皇欲游天下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自九原抵甘泉堙谷千八表明秦始皇修筑“直”实际是在原有基础上修缮与补充延伸-千多从此由关内通塞上九原云中从当时咸阳出上郡(今陕富平南)雕阴(今陕甘泉)高奴(今陕延安市)阳周(今陕)肤施(今陕榆林市南)然后出长穿越毛乌素沙漠南地到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其后魏晋南朝以降隋唐不仅继承了秦汉“旧驰“直”与六国时“圣人而且还开辟出众多通往塞外丝绸如所谓“ 参天可汗”等广义草原丝既包括传统上草原丝也包括关中通向草原丝绸部分以下就唐代草原丝情况分别予以考述

1.关中丝绸通回纥

关中丝通回纥即由大唐都长安向通往关中边缘诸()它们是草原丝绸前半部分其自主要包括长安—灵长安—中受降.长安—云中三构成

(1)长安

唐代灵作为关中重镇其地“横旧秦塞绕古灵”用它处于“当交通孔华夷走集枢纽”开元以降成了边疆九节度朔方节度使驻节成为事实上帝国“国门”其“御犬戎(指吐蕃)虞猃狁(指回纥)”因而具有“外御内卫双重作用”唐室倚以成“中兴业”尤其在中唐以后陇右梗塞商旅不通便成为关中丝沟通域回纥—金必由

长安—灵丝绸般称为灵由于“边疆(主要指疆)去长安此为最近且无高险阻隔限故与中央关系最切”尤其安史乱后随着陇相继陷落“ 长安通域南两驿皆没蕃境于是灵不但为中国通塞诸蕃亦为故属沟通草原丝绸所必主要包括三条不同径:泾水—蔚如水(今清水)谷泾水—马岭水(今马莲)谷灵盐洛水

泾水蔚如水谷过长安—邠—泾—原—灵线如前所述泾水谷由长安向临皋驿越渭过中渭桥咸阳毕原再由咸阳向石安原长平坂沿泾谷向()泾阳梨园寨陈阳原新平(今陕新平)(今陕)除继续沿泾宜禄浅水源长武(今陕长武)保定折塘安定故折向定平到达泾(治安定)连云堡盐仓又泾潘原(汉阴盘故)阴盘驿再向距泾平凉(今甘肃平凉市)再沿泾支颉崆峒瓦亭故关由弹筝峡向循蔚如水(即今清水)支流葫芦高平川人苇子湾汉萧关(即他楼)(今宁夏固原市)再历萧关 今宁夏同心鸣沙(今宁夏中宁)回乐(今宁夏吴忠市)顺黄可直达灵(治灵武今宁夏灵武)

其二泾水—马岭水谷即沿长安邠—宁—庆—灵线它既是由长安上灵主线也是其间最为便捷其主体为沿马岭水(今马莲)前形成事实上四线军区建置为了考察清楚这条线具体情况有必要对《元和郡图志》卷三“那“宁“庆”条同书卷四“灵”与“盐”条以及《新唐书》卷三七《地理《通典》卷三《郡三》《武总要·前集》卷八《陕》等相关条目史料进梳理并详加考证不难考出相关由长安向临皋驿渡渭新平(系分郭下今陕)与邠循泾水直向长武方向段完全与泾水蔚如水谷段完全吻合然后在今亭口再次折向沿马岭水(今陕马莲)泥阳故定平枣社驿泥阳故关安定故关(分)(治安定今甘肃宁)循马岭水乐蟠(系马岭水白马川两水交汇处今甘肃庆阳市)安化(系庆郭下亦曰顺化或不窑)再折向继续沿马岭水(?今陕环江)前马岭家堡木波镇(堡)方渠(今甘肃环)再沿马岭水上游青岗川(即川向方渠方向前乌伦穿青岗岭青岗峡越横渡过 旱海越积石岭过温泉盐池(即温池)循安乐川过旧鸣沙与回乐即可到达灵(朔方军节度使驻节地)

其三灵盐洛水即沿长安—邠—宁—庆—盐—灵线如果说泾水蔚如水谷泾水—马岭水谷地为通达驿那么少此部分段就绝非如此由长安沿泾水在长武折向并循马岭水前马岭水与白马川交汇处再折向顺白马川谷地白马“四延庆(在白马川岸)怀安入通塞川取车箱峡三五原由此开始正式进入盐关于此《武总要》记述颇详其文曰:

自洪德寨入青冈峡上美利寨入清远军……灵南界积石岭上瀚海中三四地不毛无水泉浦洛耀德盐井清边镇入灵约五本灵环咸平中陷清远军明年陷灵弃美利寨瀚海中无水泉洪德寨入归德川上界虾蟆寨骆驼会取双堆峰约三洪德寨驼会系归徳川奖水谷甚为险狭多泥泞自骆驼会人马易

灵盐—洛水即灵—盐(或曰盐)虽勉可通“然迂远未见者”正因为如此才造成唐代诸史不载或许唐人少有通然宋代不失为条通往灵由于其间分岔条由庆出浦洛盐井(即温泉盐池)清边镇入灵其间还需穿越瀚海积石岭途较远约五或许上文严先生即指此则取双峰堆骆驼会虾蟆寨归德川洪德寨赴灵况较差“甚为险狭多泥泞”《武总要》认为灵“约三”;而《通典》称盐灵武郡三两书记载基本吻合

当然南可直接通往凉接回纥?鹈泉也可以受降方向前两者后文再论受降可以看作灵延伸现对情况略作探讨检《元和郡图志》卷四“灵”条可知灵受降它由灵(朔方军治所略军在其内)渡黄循黄灵武(在胡地原后魏薄骨律镇)再沿黄千金陂及坐落于近旁保静(唐神龙前为安静)越贺兰怀远(内有怀远镇)本名饮汗赫连勃勃曾以其为丽子园系仪凤三年新筑怀远有新堡(旧名千金堡今宁夏银川市)新堡丰安军定远在定远废系先天二年郭元振所筑置定远镇唐末为定远军又从定远沿黄过贺兰余脉乞伏由于此首尾呈月形长约五因此必须沿黄岸沿间迤逦拐弯处再折向就进人了丰永丰其间需过隋甘草旧址设于九原(系丰郭下)继续贞观二年设置燕然都护府再八即可到达受降(天德军曾度驻扎于此) 若再继续就进人了传统意义上草原丝绸

(2)长安—中受降

长安—中受降作为唐贞元朝宰相贾耽《皇华四达记》所载关中通“四夷”七条重要实际上也是唐都长安通向“回纥”三条线中“居中最捷”故也为长安通塞外由长安—坊—夏—天德军三段程构成下文拟对此分别考述

长安系长安赴中受降段线由长安这段可分南两线南线:由长安出通化门就进人万年其通化门“长乐坡上有长乐驿下临浐水”过故轵又四白鹿原(在灞水亦谓霸上)过细柳原次滋水驿继续昌亭驿昭应(即唐初新主)临潼零口以及杜化驿昭应有庆循渭水南岸距京兆八渭南(该理于晓柳亦谓青泥今陕渭南市)又过古郑(郑后移入居于郭下今陕)自华华阴(今陕华阴)由华阴渡渭再循洛水曲折朝邑为故王所在又自朝邑通灵陂许原下可达苦泉其间沙苑(亦名沙阜)冯翊(即故大荔居同郭下)即可到达同(今陕大荔)然后再由同沿洛水可达澄王官故渡洛水达白水(在粟邑故)又由白水中部玉华宫侧达坊(今陕黄陵)

长安线:由长安微向出开远门再向主干驿驿即渭水临高驿跨中渭桥三毕原可到达咸阳再由咸阳郭下陶化驿过兰池陂杜邮石安原长平坂龙泉陂泾阳迎冬驿渡泾即进人高陵()界高陵上原乡仁义乡古白渠高陵再折向从云阳(亦名石门池阳)南青龙乡进入越甘泉过云阳渡郑国渠大白渠嵯峨六辅渠与流;金泊即进人三原先后奉节乡三原历务高神泉龙池新乐诸乡渡浊谷进入华原境内又由华原(唐末为耀今陕耀有子与罗)过子泥阳驿凤游乡牛耳(原在此误毕沅认为在耀);再向翻越石皋(在)继续过把楼(在)又三越三石(在毕沅认为在耀)其间渡沮水漆水继续向在铜官南永宁乡开始进人黄堡镇到达铜官继续向神水乡马栏(亦曰兰)再过同官川就跨出了京兆府府境用由此再宜君凤凰谷中部即到达坊

其二—夏即赫连勃勃所筑“圣人它自坊(以高祖马坊为名)沿洛水三川(系洛水黑源水华池水三水汇合地)洛交(伪夏太后内)可达鄜(今陕)又自鄜从鄜甘泉(本汉雕阴唐初分洛交伏陆置)历伏陆伏陆阿伏斤谷(亦曰甘谷川)又渡洛水(今陕)肤施可达延(今陕延安市)程四自延沿清水(亦曰去斤水今陕)右岸越五龙帝源水金明继续延昌塞门镇又二塞门镇卢子关出卢子关屏风谷石堡就进入了夏曾为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名曰统万唐为夏(即朔方郡)宁朔越秦故长乌延驿越木瓜岭青岭门跨无定(亦曰朔水奢延水)临塞陶子等(系长庆四年李祐所筑在朔方境)朔方即可到达夏(朔方郭下今陕靖边子)

其三—中受降即关内夏赴塞外中受降系长安—中受降它由夏渡乌水越契吴《新唐书·地理七》记载尤详其文略曰:

渡乌水贺麟泽拔利干泽过沙次内横划沃野泊长泽可朱浑水源故阳横划突纥利泊石子岭阿颓泉大非苦盐池贺兰驿库也干泊弥鹅泊榆禄浑泊地颓泽步拙泉故渡乌那水胡洛盐池纥伏干泉度库结沙曰普纳沙过横水贲故宁远镇又涉屯根水安乐戍戍在墦有古大同今大同故永济栅也

中受降(系安都护府治所)以“二大同川”为天德

军屯驻大唐乾元以后天德军“徙屯永济栅故大同也”此“故大同即为上文所说“古大同为“隋大同旧墟”也就是说由长安去塞外“夏中受降原本是《皇华四达记》所记载“唐边入外夷”七条“最要者”当中似乎与中受降无涉不过由夏塞外天德军中受降均系其分支由于中受降处于中唐以降唐朝在黄布防两翼结合部方向均有通达更有驿连接漠回纥因此关中通回纥段以“夏—中受降”称非常适当若从此继续即进入了回纥草原丝绸

(3)长安云中

长安云中同样是大唐宰相贾耽《皇华四达记》所载关中通

“四夷”七条重要其实它也是唐都长安通向回纥三条线中最条主干由长安—延—麟云中三段程构成以下对其予以分别考述

长安系长安通往塞外最条主要通它自唐代京师长安咸阳过高陵以后分成南两线最后两线汇合直赴延由于此前已作较为详尽考述故不赘述

其二由延逆清水(即去斤水今陕)谷前甘谷驿延长再由延长延川又逆吐延水(今清涧)清涧绥德疏离(亦名雕阴)上郡故(治龙泉本名上今陕绥德)逆无定(亦名奢延水)而上秦长渡大理“四到吴儿为赫连勃勃破刘裕子义真于长安遂虏其人筑成以居继续沿无定抚宁可达银(治所儒林)儒林向无定其间圄水(今陕榆林);再向正乡到开光再向渡过秃尾就进入了麟系王忠嗣奏割胜连谷设置再从开光柘珍驿继续前可达银(周废石龟镇)渡窟野又四(治新秦今陕神木)

其三—云中为长安—云中由麟新秦越秦故长铁驎驿可达连谷其本汉固阴隋炀帝置连谷戍天宝为连谷镇再从连谷沿窟野翻越四沙碛(治榆林)继续榆林关为云中故若胜渡黄受降由此前渡金(即黑)鸣沙可达振武军其治所为单于都护府

2.草原丝绸回纥—金

如果说将关中通回纥视为草原丝绸南部线那么由关中边沟通塞广阔草原地带则构成了草原丝主体部分基于这段草原丝部线主要过回纥(鹘)汗国学界般称为丝绸“回纥个人以为(今阿尔泰)既是回纥汗国部疆域顶点也是回纥丝通往以及葱岭以碎叶中亚欧洲线重要节点故以草原丝回纥—金

草原丝回纥—金部起点虽向来颇有分歧但鉴于本文讨论地理空间关系我们对关中部振武军以区域不拟探讨而将研究范畴局限于振武军以地区由振武往?鹈泉穿越蒙古草原直达金并进步延伸中亚亚与欧洲地区唐代穿越当时帝国疆蒙古草原丝绸除了草原辽阔人口稀少外地戈壁纵横沙漠广布其自然条件远远不能与过陇右相提并论然因安史乱后陇右沦丧地区唐亦不守使得原已存在草原丝绸更显重要当然在安全条件允许情况下商旅不应排斥选择沿途人烟稠密给养方便自然环境优越我们常常看到草原丝回纥—金会不时出现连接以及线因此有必要将这些草原丝分支线纳人探讨范围为了研究方便依据所处地理空间以?鹈泉回纥牙帐为标志将此分为中段段三个部分下文拟以此为序分别予以探讨

(1)回纥—金

关中部边缘诸多多有向或向方向通往塞回纥汗国(最早则为突厥汗国)即回纥—金?鹈泉以则构成此段部分

《新唐书·地理七》记唐代边入四夷有七其中第三为夏

塞外通大同云中由于夏大同故段前文已述就此继续向其文略曰:

大泊故后魏沃野镇傍金过古长吐俱麟川傍水破落汗贺悦泉步越多缬特泉贺人碛口有诘特犍泊吐俱麟川水拔厥那帝割达诺真水汉古可汗咸泽鸟咄谷古云中有绥远皆灵夏以蕃落所居

考证大同故大泊今为乌梁素海;后魏沃野镇今位于乌拉特前旗小佘太地区;破落汗步越多为乌拉属于今阴史家严耕望认为“吐俱麟川盖即今日模楞或其南甲拉盖;诺真水即今艾不该(“该”字系“盖”讹)及其下游哈尔红;水汊即今哈尔红两源合流处灵庙塔尔罕王府察喊合达地区诘特犍泊即今伊克湖相近碛口吐俱麟川水即碛口黑沙唐代前期常为突厥屯聚建牙称为‘黑南庭’有缬特泉约今乌拉特后旗稍近处;古可汗即今名成吉思汗长;咸泽即今鸟兰诺尔;乌咄谷为由向南流毕克奇南注入大黑谷水古云中为居归绥(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间”于绥远为古云中受降稍离黄水患处

在上文就沼等地名考证基础上参酌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唐代“京畿关内部图”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图六“唐代关内交通图”及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地图进比勘我们可以约略看出:夏通大同云中尤其该越过黄以后它虽然是构成塞外回纥部分但是并不直接通向回纥而是先最后又折向通往大致在贲故宁远镇(两地在天德军部不远处)以古云中绥远古云中在“单于都护府南约七八而单于都护府则在今归绥(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不远处绥远在云中即中受降地”故此严耕望先生亦称为“天德军取诺真水汊通云中单于

基于史籍已有记载若前文考察回纥—金依照由()顺序亦可以认为由古云中绥远乌咄谷咸泽古可汗折向渡诺真水汉在天帝割达翻越拔厥那再渡吐俱麟川水穿碛口有诘特犍泊贺人缬特泉步越多贺悦泉破落汗再循吐俱麟川水过古长再由此向越木刺横塞军可敦可以直达回纥中两端结合处?鹈泉

当然塞外通大同云中部分段亦可直接通向?鹈泉对此《新唐书·地理七》称“胡洛盐池纥伏干泉四度库结沙曰普纳沙过横水贲故宁远镇又涉屯根水安乐戍戍在壖”也就是说自安乐戍受降(即汉代高阙塞)再折向穿越狼由回纥大可直通?鹈泉《新唐书·地理七》还记载唐边人四夷第四即中受降人回鹘段部分程如下:

中受降有呼延谷谷南口有呼延栅口有归唐栅入回鹘使所又五?鹈泉

从归唐栅?鹈泉其间渡昆都伦赴诺真水汊或碛口诘特犍泊再向开始与夏塞外通往大同云中汇合并沿天可达回纥—金部与中部重要节点——?鹈泉

(2)回纥—金中段

回纥—金中段即历史上说“参天可汗或“参天它由?鹈泉折向通向回纥牙帐对此诸史有颇多记载如《唐会要》卷七三“安都护府”条曰:

贞观二年正月九日以铁勒回纥等三部内附置六都督府并以各其酋帅为都督刺史.是回纥等请于回纥以南突厥以置邮驿总六六所以通号为参天可汗俾通贡焉

又《资治通鉴》载贞观二继唐戡平突厥薛延陀回纥仆固等部相继归顺唐延在“荒”回纥仆固等部先后设置羁縻“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并“各赐金银缯帛及锦袍”且蒙太宗亲自召见与宴飨诸酋长喜不自禁纷纷上奏曰:

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尊所如诣父母请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参天可汗置六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岁贡貂皮以充租赋仍请能属文人使为表疏上皆许

此“参天可汗或“参天实际上是“回纥以南突厥以唐都长安官方驿其设置本是便于回纥等“荒”诸部“通贡”唐廷不过《唐会要》《资治通鉴》记载过略我们并不清楚此具体然而《新唐书·回鹘上》对此多有述及贞观二唐平定薛延陀乱后疆遍设羁縻荒诸酋”进言为朝见大唐天子请设“参天可汗获得太宗皇帝恩准此文还不时记载唐与回纥间通其文略曰:

(回纥等)渠领共言:“生荒陋地归身圣化尊赐官爵与为依唐若父母然请于回纥突厥部治大途号‘参天世为唐臣”乃诏碛南?鹈泉阳置过邮六八所具群马肉待使客岁内貂皮为赋

龙朔中以燕然都督府领回纥更号瀚海都护府以碛为限大抵诸蕃悉隶.

天宝初裴罗(即骨力裴罗)与葛逻禄自称左右叶护助拔悉蜜击走乌苏可汗后三年袭破拔悉蜜天子以为奉义王南居突厥故地徙牙乌德健南距千七汉高阙塞也尽碛口三

元和六年(回纥)使者再朝遣伊难珠再请昏未报可汗以三千骑?鹈泉于是振武以兵屯黑治天德备虏

考诸《新唐书·回鹘上》我们发现此“参天”为贯通回纥(突厥)汗国唐廷同意在出诸蕃界即?鹈泉设邮驿六八所检《资治通鉴》亦载设邮驿所六故《唐会要》所载邮驿数量有误不过最初回纥牙帐设于瀚海都督府后来又“南居突厥故地徙牙乌德健(鞬)间”这也说明回纥牙帐本身处于变化南部则始终以?鹈泉为端点且历来为汉蕃所辖(尤其中唐以降)境内边界

《新唐书·地理七》除了对前述夏塞外通大同云中以及中受降入回纥?鹈泉以部分记载颇详实际上对?鹈泉回纥牙帐间“参天可汗记载也非常清晰其文曰:

又五?鹈泉入碛麚鹿鹿耳错甲燕子井密粟达旦泊野马泊可汗泉横岭绵泉镜泊七回鹘衙帐由上不难得知:由大唐出?鹈泉回纥牙帐其实可分南(或日)两前文为南;那么下文“别”则显然属于

又别自?鹈泉公主眉间怛罗思赤崖盐泊浑义炉门木烛岭千五回鹘衙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回纥中段所情况其中尤以南为主史籍般对它多有记载其牙庭“南距千七此所谓即“受降简称为汉代高阙塞它“尽碛口三《资治通鉴》胡注亦日:“受降南渡定远碛口三 ”此“碛口”应指狼?鹈泉当在其不远处又《武总要·前集》卷七“忻”目云:“(中受降)又天德军受降又三鹅鹈泉”诸史所载略同这也表明受降?鹈泉应为三无误

关于回纥—金中段《新唐书》卷二七下《黠戛斯传》称:“(黠戛斯)牙回鹘牙所橐它(即骆驼)四使者出天德右二许抵受降鷿(?)鹈泉回鹘牙千五而有 ”由于回纥牙庭受降“千七许”受降“三?鹈泉”故回纥—金中段南为“千四于回纥—金中段则为“千五许”由此不难看出虽然程稍短但是水泉较少自然条件也更为恶劣对此杨巨源《送太和公主和番诗》云:“古来难年光独忍寒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薰风来处是长安”该诗所说”系长庆元年护送太和公主“和亲”丝绸回纥也即“参天可汗线也就是前文所述回纥—金中段当时由于吐蕃占据并时常流窜带劫掠出狼碛口?鹈泉使得回纥以南安全难以保障为了防止遭受侵扰而被迫选择自然条件远远不及南此诗由于《全唐诗》失载般不为人所知幸赖《能改斋漫录》卷六《花门》有载而得以存世

(3)回纥—金

回纥—金即由回纥牙庭向翻越

(即今阿尔泰)而折向南庭都护府所在地庭

(今新疆吉木萨尔)热海(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

湖)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有时还需要向南穿

越天折向线实际上此段由回纥汗庭有三条即中“回鹘牙得仙娥曰雪地多水泉仙娥曰雪地多水泉

有水曰剑有水曰剑偶艇以度水悉其国合而入于海”当时回鹘牙帐“有平野据乌德韃南依囁昆水六七仙娥岸有富贵.

三日都播部落六七日坚昆部落有牢剑水”检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唐陇右部图》表明此起自回鹘牙帐渡仙娥(今蒙古色楞格)岸富贵历都播部落坚昆部落(黠戛斯古即坚昆国)再越牢剑水(即剑今俄罗斯叶尼塞)并穿越中亚草原赴欧洲此为其是为中

另外条由回纥汗庭“又正过雪松桦林及诸泉泊千五骨利干三日都播部落六七日坚昆部落有牢剑水”又“回鹘有延侄伽水曰延特勒泊曰延特勒船海乌德鞬左右嘔昆独逻皆屈曲衙(牙)帐合流千余有俱伦泊四面皆室韦”线由回纥牙庭渡延侄伽水(日延特勒泊或曰延特勒郏海)逆愠昆独逻穿越雪松桦林及诸泉泊小海(今贝加尔湖)骨利干部再折越都播坚昆部落俄罗斯中亚草原赴欧洲此为

第三条即南关于此因诸史缺乏完整记述我们只能根据零星而极为有限记载进钩稽排比由于回鹘牙帐“有平野据乌德鞬南依囁昆水六七仙娥……又三日都播部落六七日坚昆部落”即它由回纥汗庭南渡仙娥水翻越乌德韃都播部落由再由苏定方平突厥贺鲁军所即“自金指处木昆部落”再翻越金此为自古以来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南下域惯常所走《资治通鉴》称天宝回纥他盛极其“斥地愈广际室韦抵金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此“金即当今阿尔泰为盛唐时回纥汗国部疆界与大唐帝国分治大漠南其后随着大唐在“安史乱”后盛极而衰完全成为其治下庭与回鹘属地了

(4)草原丝

草原丝作为大唐帝都长安关中出塞外并穿越回纥汗国辽阔蒙古草原宽广荒漠与戈壁以连接中亚欧洲丝绸毋庸置疑回纥自然条件往往更为恶劣远远不能与过陇右丝绸相提并论然而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商旅没有理由放弃选择沿途水源充足人烟稠密供给条件更为优越由此导致些由回纥—金连接域分支出现具体而言它包括关中灵通凉回纥牙帐通回纥牙庭通

①关中灵通凉

自长安向可由沿马岭水泾水蔚如川(即葫芦)直驱灵再由灵进逆黄而上乌兰关新泉军通向重镇凉不过大唐自中世以后吐蕃占领陇右梗阻于是不得不选择更加偏向故这条往往需要穿越沙碛而对此《新五代史》记载颇详:

自灵过黄始涉沙入党项界日细腰沙神点沙三公沙宿月支都督帐自此沙黑堡沙沙尤广遂登沙岭沙岭党项牙也其酋日捻崖天子渡白亭

需要说明尽管《新五代史》所载后晋使节出使程较为详尽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些遗漏我们通过对唐代诸史中零散史料钩稽完全可以使更加清晰请看《新唐书·地理四》“凉”条姑臧目:

有明威戍有武安戌有武兴盐池黛眉盐池

《旧唐书·地理》则曰:

节度使断隔羌胡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等八军张掖白亭三守捉

《资治通鉴》卷二胡注亦曰:

界有丰安定远等军在黄.杜佑日:丰安军在灵武定远军在灵武

《通典·郡三》“灵”条也称:

安静旧日弘静有贺兰楼树空青

考诸上文还必须再参考《元和郡图志》“灵”与“凉”条相关记载由此可以看出鉴于灵治所为回乐如果在中唐以后直向或者由丰安渡过黄这样不是需要跨越窒碍难(今青铜峡)峡谷地带就是要直接通过唐朝政治军事对手吐蕃控制区因此越黄几乎成了唯选择那么他们就必须过灵郭下回乐灵武废(即灵武所在)又前约四安静并穿越贺兰定远即入沙碛穿越党项部族所在细腰沙神点沙三公沙以及月支都督帐并自此沙黑堡沙登沙岭党项牙其间还需过黛眉盐池武兴盐池穿越修屠泽白亭海区域渡白亭(即马)南距凉在马白亭守捉(或白亭军)再南可达明威戍南二武安成再由武安戌南汉代修屠又从汉修屠姑藏姑藏在京郭下赤水军即可到达节度使驻节地——凉了”然后再等地从而与相连

②回纥牙帐通

回纥沟通并不限于事实上还可以由回纥牙帐通向甘以及瓜下文就此分别予以考述:

首先探讨回纥牙帐通甘即回纥牙帐花门堡居延海通甘这也就是汉魏以降“居延由来已久汉武帝太初三年光禄勋徐自为“筑塞外列.强弩将军博德居延()”严耕望先生认为汉代居延就是目前遗址(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泽在其约今索果湖南干涸湖泊区.居延泽所承水古称弱水

即张掖今名额济纳上游两源分从酒泉张掖流出会于毛目鼎新……分两支并支穆林(即木林)入嘎顺湖(即嘎顺诺尔);支额济纳又名纳林下游又分两支支亦入嘎顺湖支入索果湖(即索果诺尔)近代考古出土汉简三万有余所见坞亭障分布于额济纳两岸”它们般呈现南直线排列“当时南交通大盖即沿此亭障线而

汉代以降仍为游牧民族从蒙古高原南下交通要

魏凉刺史冠军将军袁翻表称:其“海(故)郡本属凉今在酒泉直张掖千二去高车所住金千余正是虏往来冲要汉家……即是大碛野兽所聚为群正是蠕蠕(即柔然)射猎处”海郡即居延所在唐代此既是水草丰美屯田也是防御蕃“南窥”战略要地对此唐人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云:

臣某言:臣以专蒙叨幸近侍陛下不以臣不肖特敕臣摄侍御史监护燕然臣自违阙庭历涉秋夏徒居边徼……臣比在同接居延海逼近南口其碛突厥来入者莫不臣所委察……皆亦稍能胜致始得度碛既长又无好水草羊马因此重以死尽矣……伏见去月日敕令同权置安都护府以招纳亡叛振匈奴喉……其地皆是大碛碛并石卤水草不生突厥尝所大入莫过同今居延海泽接张掖中间堪营田处数千顷水草畜牧供巨万人又甘诸屯犬牙相接见所聚粟麦积数田因水利种无不收运到同甚省功费又居延海多有鱼盐此所谓强兵用武国也

此文为陈子昂代乔补阙上疏武则天奏表当时乔师望以“摄侍御史”身份“监护燕然军”他由于“徒居边徼”“历涉秋

夏”对连接与回纥牙帐非常了解而对其屯驻于此(镇)及则更为熟知故而赋予此表以极高史料价值由当时都护府沙碛居延海(或居延泽)沿张掖(即弱水)及其滨冋同可通向走廊

关于回纥由居延进入甘《新唐书·地理四》“甘条”也有记载该文称甘二:张掖删丹张掖:“有祁连合黎有盐池有笔驿”于甘删丹其“渡张掖出合黎峡口墕屈曲有宁寇军故同守捉也天宝二载为军有居延海有花门回鹘衙帐”

又《通典·郡四》“张掖”条云:

傍张掖屈曲过同峡口烽总三千七……

到酒泉郡福禄咸池烽张掖到武威郡番禾石硖烽三

需要指出关于通往碛方位

《元和郡图志·陇右下》记载尤详其文略曰:

二:张掖删丹张掖有合黎俗名要涂《禹贡》“导弱水于合黎”甘峻居延海即居延泽古以为流沙者风吹流故曰流沙盐池建昌军

删丹按焉支亦名删丹故以名

南五水草茂美与祁连

弱水宁寇军在居延水两汊中天宝二年置

依据上述典籍相关记载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考证出回纥牙帐通往线图:由回纥牙庭沙碛逾诺颜博格达过峡口烽穿越大唐与回纥边界花门堡(今诺言博格达)居延海(亦名居延泽)又由居延海向南沿张掖(即弱水)逆“居延水两汊中”宁寇军(即同守捉)傍张掖(今此段称黑)岸曲折出合黎峡(亦名要涂)口再南渡张掖又沿张掖折向可直达删丹(今丹)又由删丹南越删丹(即汉焉支或甘峻)张掖可达甘(张掖郡)

另外由回纥牙帐居延海同样有通向部分段与回纥完全重合白亭海此后开始分岔余下诸史多有记载如《通典·郡四》云:

今理酒泉……领三:酒泉福禄玉门酒泉汉福禄古长汉遮虏障也隋置有九龙……回纥界伏谷泉三

《新唐书·地理四》亦曰:

酒泉郡三:有酒泉威远二守捉酒泉本福禄唐初更名有兴圣皇帝陵……有盐池

《元和郡图志》则曰:

三:酒泉福禄玉门酒泉郭下白亭海亦名会水以众水所聚故曰会水有白亭故曰白亭海方俗得水便为塞外有水便为海盐池在(福禄)独登在(玉门)

考诸上文回纥牙帐前段穿越千沙碛出花门历距肃伏谷泉由居延海沿张掖宁寇军折再由白亭海(亦名会水)以白亭守捉沿白亭水南福禄盐池翻越汉遮虏障(即汉长)与九龙威远酒泉两守捉可达肃酒泉随后就到达肃

其次探讨回纥牙帐通瓜沙其实由回纥牙帐也有通往对此唐代诸史同样多有记载如《新唐书·地理四》云:

敦煌郡(有豆卢军)二:敦煌有盐池有三危寿昌治汉龙勒有阳关有玉门关有云雨

晋昌郡千(疑“千”为“讹)有墨离军二:晋昌本常乐……有合帐守捉有豹文守捉又七宁寇军与甘常乐有拔

《旧唐书·地理三》曰:

隋敦煌郡武德二年置瓜五年改为贞观七年去“”字天宝元年改为敦煌郡乾元元年复为沙

敦煌汉郡……汉武开分酒泉置敦煌郡及……武德五年改为皆治于三危南二鸣沙名沙角又名神沙名焉寿昌汉龙勒属敦煌郡南有龙勒后魏改为寿昌阳关玉门关

《通典·郡四》亦曰:

晋昌郡豹门守捉四……瓜今理晋昌戎地……武帝以后为敦煌郡地大唐置瓜或为晋昌郡二:

晋昌汉冥安有伊吾故白水有昆仑障汉宜禾所居常乐汉广

敦煌郡故咸泉戍三今理敦煌亦古流沙地在郡又黑水黑水自而南三危过梁入南海凉武昭王始都于此大唐为沙或为敦煌郡二:敦煌汉旧三危有三峰有鸣沙渥洼水寿昌汉龙勒阳关居玉门关玉门故关汉置也二关有蒲昌海名盐泽广袤三四则葱岭于阗两所注

又《元和郡图志.陇右下》曰:

汉酒泉郡二:晋昌长乐晋昌郭下冥水自吐谷浑界流入大泽玉门关

敦煌郡二:敦煌寿昌敦煌郭下界有鸣沙三危南三鸣沙亦名神沙南七悬泉水出龙勒盐池寿昌本汉龙勒为名属敦煌郡阳关以居玉门关故日阳关玉门故关趣车师前庭及疏勒门户也豆卢军在

考诸唐代史籍关于瓜相关记载我们发现:由回纥牙帐穿越千大沙碛翻越乌德韃居延海沿张掖宁寇军(即同镇)再南有豹文守捉丈守捉大泽镇(或合戍)再由合伊吾故白水晋昌(系瓜理所)随后即达瓜

事实上回纥牙帐般可由回纥牙帐南下-迤逦然后再由瓜墨离军常乐渡悬泉水盐池南二翻三危渡渥洼水继续翻鸣沙(名沙角神沙)郭下敦煌内豆卢军即到达沙敦煌郡

当然回纥牙庭亦可选择渡仙娥水南方向先后翻越乌德健(今杭爱)郁督军与金折向蒲类海(今巴坤湖)以南伊吾军逾折罗曼过伊()柔远渡柳谷水再循矟竿南下玉门关兴胡泊可达沙

③回纥牙帐通

隋唐以来地处蒙古高原突厥回纥(鹘)等部族就有从牙帐贯通如前所述草原丝回纥部端点即为金向南翻越此就进入了域境内从而成为回纥—金延伸如开元八年朔方大总管王晙奏请征拔悉密发两蕃“引朔方兵数俱入掩突厥衙帐于稽落上”时“拔悉密今在庭”关于稽落水()所在地点胡三省认为“盖导源稽落”;而“栗水在漠近稽落”吲也就是说王晙率朔方军由漠高原出安史乱后随着陇沦丧梗阻唐朝留在余部苦撑危局只能“假于回纥以朝奏”于贞元会昌也没有太大变化对此《佛说·大唐贞元新译地等记》曰:

时逢圣朝四镇庭宣慰使中使段明秀来洎贞元五年己巳岁九月三日与本奏事官节度押衙牛昕奏事官程锷等随使入朝当为沙不通取回鹘又为单于不信佛法所赍梵夹不敢持来留在庭龙兴寺藏所译汉本随使入都六年二月来到上京

会昌三年二月黠戛斯进犯安庭等地赵蕃提请朝廷出师应援当时宰相李德裕奏称:

承平时(由长安)向陇右出玉门关迤逦是国家所在皆有重兵其安庭要兵便于侧近征发自艰难已后陇尽陷吐蕃若通安须取回纥

如果说中唐以前赴回纥唐朝只是特殊时期非常那么此后就几乎成为唯选择基于前文对回纥—金即回纥牙帐连接金已有所考故不赘论从金南赴其具体通过径唐代虽多有记载但极为零散;加位于与庭直接相邻故需对与两相关史料详加考证如《旧唐书·地理四》曰:

庭大都护府本庭……有瀚海军本烛龙军长安二年置三年更名……四:金满轮台有静塞军大历六年置后庭本蒲类后来属宝应元年更名有蒲类郝遮咸泉三镇特罗堡宝应元年置

旧唐书·地理》亦曰:

庭节度使所治庭都护府突骑施牙帐庭府三千余坚昆庭府七千去斩啜千七瀚海军庭府……伊吾军在伊甘露川

《通典·郡四》则曰:

今理金满在流沙……领三:金满蒲类轮台蒲类蒲类海名婆悉海有天自伊吾郡界入轮台并贞观中平高昌后同置(都护)府.突骑施界鹰婆到疏勒二千庭府二千

又《元和郡图志》云:

因王庭以为名也.去突骑施三千余去坚昆七(“”当为“千”讹)去斩啜千七瀚海军庭府在理南五伊吾军甘露川在理所南五南到伊.坚昆牙帐约四千回鹘牙帐三千三:后庭蒲类轮台后庭郭下……蒲类……因蒲类海为名……蒲类镇在蒲类郝遮镇在蒲类当回鹘咸泉镇在蒲类当回鹘特罗堡子在在蒲类四面有碛置堡子处周回二有好水草即往回鹘

考诸与庭相关史料从中不难看出自回纥牙帐

庭三千(其中回纥界千七)回纥必须翻

越回纥与——金该地“四面有碛置堡子处周回二有好水草”严耕望先生认为“约其地当在今脉南许井野马泉带”此也即回鹘特罗堡(距蒲类)继续咸泉镇再前郝遮镇又前蒲类海(名婆悉海)蒲类有蒲类镇(今奇台)从蒲类郭下金满内瀚海军(本烛龙军)即达庭都护府(或庭节度使)治所

如果继续循天麓(或南逾天沿南麓绿洲)

翻越葱岭这样就贯通了域与中亚欧洲

实际上回纥牙帐通并非仅限于也可通

过伊而将回纥连接起来对此《新唐书·地理四》称:

伊吾郡甘露川有伊吾军伊吾贞观四年置并置柔远……在大碛外南去玉门关八去阳关二千七有折罗漫亦曰天南二有咸池海纳职贞观四年以鄯善故

又《通典·郡四》亦载:

伊吾郡……伊吾郡界三戎界南到敦煌郡碛到晋昌郡界不知远近到折罗漫有大川连大碛入金哥罗禄住处到折罗漫有大川入回纥界

另《元和郡图志》则曰:

三:伊吾柔远纳职伊吾郭下名白名折罗漫咸池海南三柔远有柔远故镇因以为名兼置守捉柳谷水二源南流纳职俱密正抵蒲类海伊吾军在折罗漫甘露川

考诸与伊相关史料我们不难发现:自回纥牙帐穿越千大沙碛逾金出回纥界即进入哥罗禄尔(即葛逻禄)地界穿越大碛并沿大川南下伊吾军驻地甘露川蒲类海(今巴坤湖)再南俱密达折罗漫(即天亦名白)南二盐池海若继续可到达伊郭下伊吾随后就到达了伊若由伊再沿天越过葱岭从而沟通了中亚丝绸

书评(0)

如何追书:

【友情提示】追书不用愁,免费领取红薯银币!

【安装APP】 戳这里下载客户端,在客户端内搜索:“102130”即可阅读,每日签到领银币,好书免费读!

【百度搜索】 在百度中搜索:红薯中文网,进入网站并搜索本书书号“102130”,即可找到本书。

微信内可长按识别

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红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