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88章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天色微明,一夜未眠的苏州城终于在压抑的寂静中迎来了第一缕曙光。

府衙大堂内,最后一个士族家主失魂落魄地离去,空气中弥漫着尘埃、冷掉的茶水和宿夜的疲惫气息。

沈棠将那本决定了无数人命运的账册轻轻合上,一夜之间,他打垮了一个百年世家,镇服了满城豪绅。

但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反而是一种深沉的思虑。

身旁,刚刚被众人“推举”,又经杨文博这位前朝重臣以“特殊时期,便宜行事”之名,正式扶正为苏州代知府的杨文博,则兴奋得满面红光。

他看着桌案上堆积如山的查抄清单和沈棠连夜草拟的、宏伟得令人心潮澎湃的建设计划,只觉得一股建功立业的豪情在胸中激荡。

然而,兴奋之余,一股更深的忧虑很快涌上心头。

“沈公子,纲要已定,我这就去召集各房主事,让他们即刻动起来!”杨文博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将这蓝图变为现实。

黎明时分,府衙后堂议事厅。

杨文博精神矍铄地将沈棠草拟的《苏州新政纲要》重重拍在桌上,对着堂下六房主事,声如洪钟地宣布了第一批任务。

纲要内容清晰明确:户房负责清点崔家逆产,工房负责勘测被占田亩,刑房负责张贴安民告示,筹备以工代赈。

然而,往日里办事还算利索的官吏们,此刻却个个面露难色,仿佛遇到了天大的难题。

“杨大人,”户房主事率先站了出来,一脸苦相地拱了拱手,“崔家账目之繁杂,堪称苏州之最。各种阴阳账、流水账、关系账盘根错节,非下官无能,实在是……没有三五个月的工夫,根本理不清头绪啊!”

他话音刚落,工房主事立刻跟上,哭丧着脸道:“大人明鉴,城中水道图纸,前任刘知府在时便说要修缮,结果不知被哪个杀千刀的胥吏弄丢了。如今要重新测绘,需走遍全城,访遍耆老,这……这耗时耗力,没个一年半载,怕是……”

就连最简单的张贴安民告示,刑房的人都推说眼下城中人心惶惶,衙役们昨夜又“损失惨重”,人手严重不足,若是贸然张贴,怕引起不必要的骚乱。

一时间,整个议事厅变成了诉苦大会。

人人都有“天大的难处”,个个都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

杨文博听着这些熟悉的官场辞令,气得浑身发抖。

他猛地一拍桌子,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放肆!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朝廷法度?!”

众人吓得一缩脖子,却依旧低着头,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显然,他们要么是旧有利益链条上的一环,要么就是怕得罪城中盘根错节的其他士族,谁也不愿当这个出头鸟。

杨文博连拍三次桌子,众人却依旧阳奉阴违,无人应声。

最终,这位新官上任的代知府,第一次尝到了什么叫“政令不出衙门”的滋味。

他气得嘴唇发白,回到后堂,对着正在悠闲品茶的沈棠大吐苦水。

“沈公子,我算是明白了!这府衙从根子上就烂了!有钱有策,却无人可用,这可如何是好!”

沈棠对此毫不意外,他递上一杯热茶,平静地说:“杨大人,旧的肌体生了疮,剜掉便是,何必指望它自己痊愈?”

他随即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写好的告示,递给杨文博。

“这是我草拟的‘招贤令’。府衙不是没人吗?那就面向全城招!”

杨文博接过告示,只看了一眼,便惊得目瞪口呆。

“面向全城招贤?不问出身,不看来路?无论是识字的账房、懂水利的工匠,还是有管理经验的商号管事,甚至是落魄的秀才,只要有一技之长,愿意为新苏州出力,一概录用,待遇从优?!”

他拿着那张纸的手都在微微颤抖,这……这无异于是在刨整个江南士族门阀的根啊!

不等杨文博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沈棠已派人将苏州各家家主再次“请”到了府衙。

这一次,地点不在公堂,而在更显亲近的议事厅。

但气氛,却比公堂更压抑。

“诸位,”沈棠开门见山,将一份早已拟好的章程分发下去,“苏州百废待兴,府衙决定牵头成立‘苏州工商振兴总会’,统筹城建事宜。在座各位,皆是苏州城的栋梁,自然是总会的第一批理事。”

家主们面面相觑,心中叫苦不迭。

沈棠继续道:“章程写得明明白白。各家按实力入股,共同参与新苏州的建设工程竞标。谁有本事,谁就能赚钱。”

他话锋一转,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但所有工程的预算、用料、工期和验收,都必须由总会下设的‘监察司’核准。若有偷工减料、中饱私囊者……”他指了指门外那尚未完全干透的血迹,“崔家,就是下场。”

家主们看着那份章程,冷汗涔涔而下。

他们明白,这是阳谋。

不加入,就别想在苏州做生意;加入了,就等于把脖子伸进了沈棠的绳套里,从此再无半分空子可钻。

最终,众人只能捏着鼻子,在一个个名字后面,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就在众人登记入股,气氛微妙之际,一名管理府衙档案的年轻书吏,突然捧着一卷图纸,匆匆走了进来。

他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面容清瘦,眼神却异常明亮。

“杨大人!沈公子!”他绕过自己的顶头上司户房主事,竟是越级呈报道,“下官陆游之,连夜整理了府库旧档,发现一份前朝遗留的崔家田亩分布简图。虽有残缺,但下官斗胆标注了其中几处关键的‘阴阳田契’所在,或可作为清查田亩的突破口!”

“陆游之!你放肆!”户房主事见状,脸色瞬间涨成了猪肝色,厉声呵斥,“这里是你能来的地方吗?不懂规矩的东西,滚出去!”

“等等。”

沈棠却叫住了那个因被呵斥而涨红了脸、却依旧倔强地挺直了脊梁的年轻书吏。

他只问了三个问题。

“这张图,你画了多久?”

“回公子,下官利用公余,整理了近半年。”

“图上标注的田契漏洞,你有几成把握?”

“七成以上。”

“为何不早些上报?”

陆游之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与屈辱,低声道:“人微言轻,报了,也只会被当成废纸扔掉。”

沈棠笑了。他转头,当着所有人的面,对杨文博朗声道:“杨大人,监察司还缺一位负责核对田亩文书的主笔,我看陆书吏就很好。”

一句话,让满堂皆惊。

户房主事面如死灰,那些士族家主则用一种全新的、带着几分恐惧的目光看着沈棠。

他们都看明白了,沈棠的“招贤令”,不是说说而已。

一言之间,便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底层书吏,一跃成为总会里最得罪人也最有实权的职位之一!

是夜,沈棠处理完所有事务,终于有了一丝喘息之机。

他独自在灯下,提笔写了一封长信。

信中,他向远在桃源县的老师李澈详细汇报了苏州的胜利、新政的推行,以及当前最大的困境――“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此地可用之人,皆是旧朝遗老,其心难测,其行难驱。缺人,缺大量能理解并执行我们理念的自己人。”

他郑重请求老师,尽快派遣学堂中第一批合格的毕业生南下,以解燃眉之急。

写完信,他将其用火漆仔细封好,交到早已在门口等候的石大锤手中,神情凝重地嘱咐道:

“派最可靠的人,日夜兼程,务必亲手交到先生手上。告诉他,苏州这盘棋,能不能活,就看援兵何时能到了。”

书评(0)

如何追书:

【友情提示】追书不用愁,免费领取红薯银币!

【安装APP】 戳这里下载客户端,在客户端内搜索:“129891”即可阅读,每日签到领银币,好书免费读!

【百度搜索】 在百度中搜索:红薯中文网,进入网站并搜索本书书号“129891”,即可找到本书。

微信内可长按识别

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红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