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都御史崔鉴那苍老却锐利的声音,如同一柄冰冷的铁锤,狠狠敲在发展司大堂内凝固的空气之上。
他身着一品大员的玄鸟朝服,目光如炬,死死地盯着眼前的年轻人。
那眼神,仿佛在审视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
张煜站在巨大的沙盘前,身后是代表着新秩序的数字与模型,身前是代表着旧礼法的朝堂巨擘。
他知道,青阳新政真正的第一场大考,此刻才刚刚开始。
他躬身一礼,姿态谦卑,声音却不卑不亢:“回总宪大人,此非治国安邦之道,亦非乱天下之商贾之术。此乃……经世致用之学。”
他巧妙地避开了意识形态的陷阱,将话题拉到了“实用”的层面。
崔鉴对这个回答不置可否,只是从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好一个经世致用之学。老夫倒要亲眼看看,这门学问,是如何将青阳县,变成你口中的乐土的。”
“大人请。”张煜欣然应允,亲自陪同。
然而,他并未带崔鉴去视察民情、安抚百姓,而是直接将他引到了一间偏厅。
厅内,刚刚在大会上初步达成合作的李掌柜、钱掌柜等人,正围着一张桌子,就“三段式轮流灌溉法”的具体细节,进行着一场激烈到近乎于撕破脸皮的讨价还价。
“不行!绝对不行!”掌管着农具的钱掌柜将手中的算盘拍得啪啪作响,唾沫横飞,“耕牛每日只能耕作六个时辰,体力损耗必须计算在内!凭什么你李卫的地先用新犁?你的地多产出半成,‘繁荣指数’是上去了,可我这边的农具损耗率增加了零点二,年底分红我还得倒贴不成?”
李家族长李卫此刻也早已没了半点士绅风度,他指着沙盘上的一条水渠,双目赤红地反驳:“钱老三,你少跟我装糊涂!我的地块是上等水田,优先投入资源能最大化提升总指数,这叫‘最优资源配置’!你那点损耗,跟全县的粮食增产比起来,算个屁!别忘了,总指数要是掉下来,你那点‘功罪股’就是一堆废纸!”
“放屁!你那是想借着‘为公’的名义,中饱私囊!”
“你血口喷人!”
崔鉴看着眼前这一幕,眉头越皱越紧。
在他看来,这些本应是士族表率的人物,此刻为毫厘之利争吵不休,毫无体统,与市井中最粗鄙的小贩无异。
他感觉自己毕生所学的“礼义廉耻”之道,在这里被践踏得体无完肤。
“张县令!”崔鉴终于忍不住,厉声打断了他们的争吵,那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怒火,“这就是你的新政?将士绅变为逐利之徒,将人心化作战场,仁义何在?教化何存?”
张煜平静地示意书吏,将一份卷宗呈给崔鉴。
卷宗上,详细记录的是过去三年,青阳县春耕期间,因争夺水源而发生的械斗案共计三十七起,伤一百二十余人;因灌溉不均而贿赂官吏的记录,不下五十笔;因怠工误农导致田地抛荒的,更是多达数百亩。
而后,他又呈上另一份文件,是基于今日会议成果,推演出的今年春耕效率预估--灌溉覆盖率提升三成,农具利用率提升五成,预计粮食总产,将比去年增产至少两成。
冰冷的数据,与血淋淋的现实,形成了最刺眼的对比。
张煜直视崔鉴那双因震惊而微微收缩的瞳孔,说出了那句早已在心中演练了千百遍的核心台词:“总宪大人,仁义教化,是让百姓吃饱穿暖之后的追求。在此之前,任何不能填饱肚子的道理,都是虚伪。”
他顿了顿,声音平稳,却字字如刀。
“下官的‘术’,不问人心善恶,只用规则驱使他们去做对青阳有利之事。它用每个人最大的‘私心’,去成就最大的‘公利’。”
“敢问总宪,是让一群满口仁义的伪君子把持青阳,导致万民饥馁;还是让一群被规则束缚的真小人,为青阳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粮食,哪一个,才更接近圣人所言的‘大道’?”
崔鉴被这番离经叛道的言论彻底镇住!
他手握着那两份薄薄的卷宗,指尖竟在微微颤抖,一时间竟无法反驳。
他意识到,眼前的年轻人和其背后的沈炼,正在构建一套他完全陌生,却又逻辑自洽到可怕的恐怖体系。
躲在偏厅门外偷听的李掌柜等人,此刻也是遍体生寒。
他们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的,不仅仅是一场财富的重新分配,更是一场足以挑战“圣人之言”的惊天豪赌。
对这套新制度的敬畏,瞬间压倒了所有的投机与侥幸。
沉默许久,许久。
崔鉴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言语辩论已无意义。
他缓缓走到巨大的沙盘前,那双浑浊的老眼里,重新燃起了属于旧时代守护者的最后倔强。
他伸出枯瘦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沙盘一角。
那是一片用灰色细沙标示的区域,旁边注着三个小字――“白鹭滩”。
一片数十年来颗粒无收的盐碱荒地,是青阳最无价值的死地。
他盯着张煜,一字一句地说道,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
“老夫不与你做口舌之争。老夫奉旨在青阳观政一月。一个月内,你若能用你的‘算盘之术’,让这片死地长出能养活三百户流民的庄稼,老夫便在给陛下的奏疏上,为你记上一‘功’。”
他眼中寒光一闪,声音陡然转冷。
“若不能……这‘乱天下之术’,老夫必奏请陛下,将其连根拔起,以正视听!”
如何追书:
【友情提示】追书不用愁,免费领取红薯银币!
【安装APP】 戳这里下载客户端,在客户端内搜索:“129890”即可阅读,每日签到领银币,好书免费读!
【百度搜索】 在百度中搜索:红薯中文网,进入网站并搜索本书书号“129890”,即可找到本书。

微信内可长按识别
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红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