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炼丹考核的日子,弟子们迎来了他们修炼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挑战。这次考核不仅考验他们对草药的认识和药理的理解,更是对他们炼丹技艺的全面检验。考核由宗门内著名的炼丹大师——玄丹子主持,他以严苛和公正著称。玄丹子不仅在炼丹界享有盛誉,更是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而闻名。他曾在年轻时游历四方,搜集了无数珍贵的草药和丹方,这些都成为了他教学的重要资源。
考核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草药。弟子们被带入一个巨大的药草园,四周弥漫着浓郁的药香。园中种植着数百种灵草,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形态和气味。弟子们被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识别出这些草药。药草园的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许多弟子在进入园中时都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林辰和他的师兄张毅一同进入药草园。张毅似乎胸有成竹,快速浏览过去,显然是之前就来过这个药草园,对这里的草药了如指掌。而林辰则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他原本打算依靠AI技术来记录草药,但发现这里有一大半的草药并没有记录到云端里面,这让他意识到炼丹的草药和平凡人生病用的草药还是有些差异的。
迫于无奈,林辰只能土法炼钢,一种一种地去观察了解。他首先通过视觉观察草药的形态特征,仔细观察草药的叶形、花色、茎干等外观特征。许多草药具有独特的形态标识,例如某些灵草的叶片上可能有特定的纹路或颜色变化。接着,他注意草药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因为有些草药只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这可以作为识别的辅助信息。
在嗅觉辨识方面,林辰轻轻捻起草药的叶片或花朵,闻其气味。不同的草药往往有独特的香气或气味,这可以帮助快速识别。触碰感知则让他用手指轻轻触摸草药的表面,甚至轻轻捏一下,感受其质地和温度。有些草药可能会有特殊的触感,如绒毛或光滑的表面。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林辰还进行了微量品尝,注意其味道和口感。某些草药的苦涩或甘甜味道是其重要的识别特征。在感受的过程中,林辰似乎觉得这些药草的特性瞬间就被记录下来,感觉自己就是个AI,现在感知的过程就是输入数据,下次在接触到这个草药就像瞬间调用数据一样,所有的记忆都被唤醒。
与其他弟子不同的是,大家在识别草药时往往越看越慢,因为他们需要反复确认和记忆,而林辰则是越看越快。似乎是炼丹本源起了作用,不仅协助林辰记忆,更让他有快速感应药草的能力。每当他看见或接触到药草的瞬间,关于这个药草的讯息就会如泉涌般蹦入他的脑海。这种能力不仅让他在识别草药时游刃有余,还让他在炼丹过程中如虎添翼。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林辰发现自己不仅能够迅速识别草药的种类,还能感知到草药的形状、颜色、纹路、生长环境、气味、触觉、口感、口味等细节。这些细节信息仿佛在他的脑海中自动排列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他对每一种草药的理解更加深入。
这种感知能力的提升,使得林辰在观察草药时,仿佛每一种草药都在向他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比如,当他拿起一株青色的草药时,他不仅能感受到它生长在潮湿的山谷中,还能“听到”它在微风中摇曳的声音,甚至能“闻到”它在阳光下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这种全方位的感知体验,让林辰对草药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仅如此,林辰还发现自己能够通过这种感知能力,判断草药的药性和适用的炼丹配方。在药理上,是否会有冲突,以及与与其他草药如何调和的部分,也渐渐的清晰起来。这个能力使得他未来在炼丹时,能够更精准地选择和搭配草药,从而炼制出效果更佳的丹药。
林辰心中明白,这只是第一阶段的开始,后面还有更具挑战性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因此,他在记忆这些药草的同时,便开始将它们依照各自的特性进行分门别类。他不仅仅是简单地记住药草的名字和外形,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药用价值以及可能的毒性。他将这些信息一一整理,并通过心灵感应与灵智沟通,让灵智帮助他将刚刚了解到的药草特性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纳。
在这过程中,林辰继续在药草园中漫步,细细观察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周围环境。突然,他的目光被一种奇怪的药草吸引住了。这种药草四周围一米内竟然没有其他植物生长,显得格外孤立。林辰仔细观察,发现这株药草的根系异常发达,向四周盘踞,就像是在圈地盘一样,似乎在宣示着它的领地。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猜测这株药草可能具有某种特殊的物质,能够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时辰很快过去,第一阶段的测试也随之结束。大部分的参与者都在这段时间内记录下了一百五十种左右的药草。然而,林辰凭借着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灵智的帮助,硬是比其他人多记下了十几种药草,总共写下了一百六十九种。这不仅显示了他过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也体现了他对药草学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在测试结束后,林辰回顾自己所记录的药草,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如何追书:
【友情提示】追书不用愁,免费领取红薯银币!
【安装APP】 戳这里下载客户端,在客户端内搜索:“128116”即可阅读,每日签到领银币,好书免费读!
【百度搜索】 在百度中搜索:红薯中文网,进入网站并搜索本书书号“128116”,即可找到本书。
微信内可长按识别
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红薯中文网”